上网问大夫,查用药,如今已成为很多人遭遇疾病时的首选。北京的阮晓莹遇到孩子有点小病,会先上网求医诊治一番。“以前是网页,后来微博上有专家。现在手机也有这种应用。”阮晓莹说她图的是方便——这代表了许多网上寻医者的心态。
迎合这种心态,各大门户网站的健康频道常常都充斥着各种等待回答的健康问题,在微博实名认证的医生中,粉丝数量在百万级的也并不罕见,而智能手机上的医疗类应用软件更是受到热捧。
专家表示,撇开医生的真伪不谈,网络上仅根据患者描述就给出的诊断并不可靠,“比如症状都是腹泻,但细菌性和非细菌性用药就有区别,在网络上诊断很难深究这些细节。”
除了在网上寻找医生,还有很多人会在网上搜索药品。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糖尿病人吃什么药好”,点击搜索结果中第一个网页,针对这个问题,第三个回帖以大段文字推荐了某种中成药,并说“服用两个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
真有这么“神”的药吗?“神药”还是“假药”,其实简单几步就可以判断。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将20余万个经批准上市的药品信息全面引入了百度搜索,并在药监局的官网提供相关查询。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输入该网帖推荐的药品名称后,如没有显示该药的厂商名称、批准文号和药品特性等信息,说明这种药没有正规审批手续,基本可以断定是假药。
(《光明日报》5.12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