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日前发布,该目录显示: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
通过对这257所更名高校分析发现,更名高校较多的省份大部分是高考大省,5年来高校更名最多的为湖北省和辽宁省,达17所;其次为黑龙江省,有16所,紧随其后的河北、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和安徽,均为高考报名人数在45万以上的高考大省。
“科技、财经、工商、文理、经济”等词不断出现在新更名的大学校名中。例如原江西蓝天学院,在2012年2月,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在5年来的更名高校中,全国共有19所大学的校名中含有“科技”二字,含“财经”和“经济”的也多达十余所。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诞生、上海科技大学被批准筹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些高校的名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校在更名过程中,存在着高职专科升级为本科、学校学院变大学、教育学院“华丽转型”为师范学院、地方高校不再满足“偏安一隅”等几大现象。尽管理由不尽相同,但都是朝着“大而全”“热而俏”的方向改,似乎改了名,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高校更名至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必要。全国知名重点高校四川大学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该校在1994年合并原成都科技大学后,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以为更名后,学校的“实力将大大提高”,结果却适得其反。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所新冒出来的民办高校,学校的生源质量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不得已,该校只得在1998年又将“四川大学”的校名重新改了回来。
另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条件。国家对高校更名,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果仅仅是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出发,一味求大求全,骨子里却“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更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这些年来,人家总是抱着原来的那块“金字招牌”不换,从学院名气到办学质量,丝毫不比哈佛、耶鲁逊色,每年都吸引全球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由此可见,一所学校的校名其实就是它的无形资产,早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改个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上下功夫,体现优势、办出特色。给这股高校更名热降降温,不仅及时,而且必要。
(《光明日报》5.23 徐娟)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