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本名吴雪岚)从未想过《甄嬛传》会被出成书,更没想过会变成剧本。到现在,她也认为写作是可写可不写的事情,而当老师(她是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的教师),才是自己要一直坚持的事业。
流潋紫从小就爱读书,“沉溺诗词、武侠、言情,尤爱野史”。在浙江省湖州的一个小镇长大的流潋紫,小时候总是坐在巷子口的石板上,在穿堂风里看书。有时候,父母看见她看书入迷,就把饭菜端出来,她坐在小巷里一边看,一边吃。
小学四五年级时,电视剧《红楼梦》热播,她找书来看,从此就“陷进去了”,读了十几遍。《红楼梦》成为她“文学路上的启蒙之作”。她坦言,所谓的“甄嬛体”,其实就是红楼看多了,潜移默化地受到“红楼体”的影响。
除了文学,她还酷爱读历史。钻进《二十四史》后,她发现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历史都是为男人写的,正史都偏向描述帝王将相,女性的存在特别单薄,往往只有一个冰冷的名字。“面对这种简短,我就想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非常多的故事。所以我特别想去写一些生存在逆境之中、特殊环境之中的普通女人。”流潋紫说。《甄嬛传》以描述残酷宫斗著称,流潋紫却觉得,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远比小说和电视剧更加精彩。
谈起自己的职业选择,流潋紫说和自己小时候的“惨痛”经历有关。在小学时,流潋紫的数学总是考满分。但是,三年级时遇到一个数学老师,由于长辈之间的矛盾,总是故意为难她,打手心,站讲台,骂她笨。后来,流潋紫特别害怕数学课。那时,语文老师经常安慰她,她的兴趣就从数学转移到了语文上。带着与那位数学老师有关的痛苦回忆,抱着“就是想做一个和她不一样的老师”的想法,她选择了当老师。
对流潋紫来说,写作只是“可写可不写的事情”。当老师,则是“一直由衷地喜欢的事业”。在学校,她不是作家和编剧,而是受学生欢迎的吴雪岚老师。在学校里,她最反感别人提到自己的作者和编剧身份。她不喜欢“学生因为这些事情而混淆了我的身份,不把我当作一个老师”。
课间,她和学生则是好朋友,还是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在《甄嬛传》拍摄时,她还会带学生去横店片场看看拍摄的过程。与他人想象不同的是,她并不会教给学生什么写作的“秘笈”。她坚持“写作不是学出来的,也没有什么窍门,必须要多读书,要靠积累和勤奋”。
(《中国青年报》5.20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