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传言混乱,辟谣越来越成为常态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在辟谣中存在的混乱现象,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来,一些部门每当出现主要官员负面“传言”,就会以部门名义出面“辟谣”。这不仅无法真正打消公众疑虑,而且一旦负面“传言”被证实,部门自身就会陷入更大的被动。“涉及部门领导,由自己掌管的部门出面‘辟谣’说服力不足。应该由上级相关机关及时介入,这也许更能服众。”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友军说。
同时,公权辟谣也存在主体不准确的问题。比如2012年12月6日一大早,上海警方就通过其官方微博辟谣:世界末日一说,纯属谣言。“公权辟谣应该防止越界,像世界末日说之类的有关科学的谣言,应该由科学机构辟谣。”沈友军说。
把握好辟谣时机同样也很重要。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说:“以往有些谣言疯传,官方‘神速辟谣’,但第一时间回应不准确,然后第二次第三次再作修补式回应,甚至推翻之前的答案,越解释,公众疑虑越深。”
对此,胡仙芝认为,“在传言或谣言出现后,公众应该通过什么渠道,听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机构的信息发布,以及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有效传达,更有利于澄清事实,都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
(《瞭望》2013年第20期 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