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某公司宣布将在北京举办“《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专场”拍卖会。届时,66封钱钟书书信和《也是集》手稿、12封钱钟书夫人杨绛的书信和《干校六记》手稿、6封钱钟书女儿钱瑗的书信将被拍卖。消息一出,102岁高龄的杨绛公开发表声明,明确表示通信往来是私人之间的事,“坚决反对”拍卖。
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究竟是谁在委托拍卖这批信件和手稿。对此拍卖公司表示,对委托人的信息保密是行规,不能对外界透露。而这批信件的唯一收件人,香港原《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则答复:“这件事不是我做的,是我朋友做的。”
法律界人士表示,在已经曝光的信件中,钱钟书已经声明,不想对外界表露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此次上拍的信件不仅仅是作为载体的信纸,也包括上面承载的信息,公开这些信息不应侵犯写信人的隐私权,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但也有律师认为,由于收件人拥有信件的所有权,因此拿私人信件拍卖只能认定是对情感、伦理构成挑战,这种做法“可做但不妥”。
此事也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的“名人信件拍卖的有关法律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如果允许这种侵权行为发生,这将向全社会发出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中国,他人可以随意侵害其他公民非常私密的个人信件及其隐私!这必将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使得人人自危,不敢坦诚交流。
(《光明日报》5.27 邓晖 刘梦 《北京日报》5.24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