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高胆固醇是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两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大夫经常被患者追问:“我已经吃了降脂药,胆固醇水平正常了,可以停药了吧?”其实,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
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大量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光明日报》6.2 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