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学术文章应忌晦涩文风
 https://www.gmw.cn 2013-06-13 18:30:29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历史上许多学问大家都以文风清新、文字通达著称。文风能够反映学者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作风。然而当下学界,文风晦涩问题突出。拗口难懂的学术文章不仅使普通大众敬而远之,甚至令同行学者“不忍卒读”。

  “以晦涩的花拳绣腿掩盖自身功力的薄弱,以矫揉造作的概念展览掩盖实质的空洞无物,种种不良文风折射的是学者本人理论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欠缺。”山东大学青年学者史建国感慨道。

  病因之一:功力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认为,语言表达思维。一些文章之所以言词晦涩,通常是由于作者就某一学术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自己也尚在模糊当中,以致不能用明晰的语言阐述。

  病因之二:故作姿态。《学术界》杂志副编审马立钊认为,“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内心存有学术清高的傲气,刻意用晦涩难懂的词语拉开自己和公众之间的差距,以示自己在某一领域内掌握了学术解释权,而不能被普通人所超越。”

  病因之三:崇洋趋新。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温儒敏举例说,一些学者完全不考虑西方汉学不同于中国的学术背景,将其概念与理论拿来就用。这种不经过滤与选择的“吸收”是一种盲目的“逐新”,失去了自己的学术自信与个性。

  病因之四:学风浮躁。张炯和瞿林东两位老学者表示,文风弊病根本还在于学风问题。张炯同时提出,文风的弊端虽然根在学风,但与报刊、书籍等出版物的编者把关不严,甚至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故作高深的晦涩文风不仅有碍学术思想的有效表达和交流,而且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养成。批评、抵制晦涩文风以整肃纠正不良学风,已成为学术界当务之急。

  (《中国社会科学报》6.3 张清俐)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