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似乎有种莫名的魔力,总能在万众瞩目的高考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作文材料贴近生活
“和我们高考时相比,如今的作文题更贴近生活,不但考了写作能力,还考了时事追踪能力。”浏览完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
据了解,今年各省市作文题有不少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全国卷的“同学关系”、北京卷的“科学家与文学家关于手机不同角度的对话”、重庆卷“大豆变成豆腐的故事”等话题都被认为“很接地气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何杰认为这样的转变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通过语文思考生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
“现在参加高考的都是90后,这些孩子不仅是独生子女,而且在虚拟空间成长,人机交流远远多于真实空间的人际交流。这些孩子的动手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不太令人乐观。”文化学者于丹认为,与以往游离的、闭合的题目相比,“今年作文题有当下时效特征”,可以让中学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关注”。
但也有一些省市的作文题目被认为过多关注人生哲理,“中学生很难把握”。著名媒体人“十年砍柴”在评述今年四川省的作文题时就认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但要一个生活阅历不深的孩子来讨论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
命题意图少了兜兜转转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心灵鸡汤式的命题讲述减少了,言简意赅的命题语言逐渐增多。”对于这种转变,何杰认为,“这是好的高考作文必备要素之一。”
“今年的作文题大多平稳,应该说学生如果能静下心来作答,一定都有话可说。”何杰认为,以往一些哲理式、寓言式的材料命题使得考生阅读难度过大,不利于考生写作,“要想让考生在有限的构思时间后快速进入主题写作,就必须有鲜明的命题意图,以减少审题误导。”
在今年的考题中,新课标卷的“经验与勇气”、上海卷的“更重要的事”等都充分体现了审题门槛的降低。
作文也是一种引导
除了材料选择、命题形式的转变外,不少人认为,今年高考作文最大的转变在于开放价值观的展现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打破了一种纯文学考察,走向了更广泛的价值观成长。”于丹认为,作文其实是一种引导,这一次很多题目都是提倡一种可能性的思维,这里面没有一种绝对的是与非,鼓励每一个人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对于这样“脚踏实地”的转变,何杰认为是语文教学改革中“好的信号”,“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愿意思考并学会思考。今年的作文题处处体现这种思维认识,传递着人生正能量。这是一种好的导向。”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根据现有材料整理,请以高考试卷真实内容为准)
大纲卷:真诚与友善(同学关系)
新课标卷:经验与勇气
北京卷:手机引发的科技与人文对话
天津卷:__而知之
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
安徽卷:为什么能这样?为什么不能
这样?
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广东卷:富翁的捐助
海南卷:真诚与友善
湖北卷:方圆
辽宁卷:沙子与珍珠
江西卷:怕或不怕
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
福建卷:忧天
山东卷:以“莫言接受批评”为材料
重庆卷:大豆变豆腐
湖南卷:我愿意
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
广西卷:捡到手机之后
(《光明日报》6.8 邓晖)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