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篇描写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良镛先生事迹的人物通讯《吴良镛:筑梦人生》,成为乙类选考题———实用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该题目满分25分,占试卷总分的1/6。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2月15日的《吴良镛:筑梦人生》,全文6000余字,不仅采访了吴老本人,还采访了其共事多年的同事、吴老的学生、医护人员等。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将这篇人物通讯进行了编辑和节选,使之更接近于一则人物传记。那么,在高考的背景下,作为语文阅读题文章的原作者、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本人对这道题目有怎样的感受?她以原作者的视角来答这道高考题时能获得怎样的分数?
回顾这篇人物通讯,田雅婷记忆深刻。
“吴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我对老人家做了采访。”田雅婷回忆说,从前期的准备,到采访吴老和吴老身边的各方人士,再到写就长达6000多字的文章,田雅婷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她认为,这篇通讯不仅写出了吴良镛院士对专业领域的坚持与执著,而且也从多个侧面立体呈现了吴老的毅力与追求完美的人生理念。最终光明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这篇人物通讯。
作为光明日报一名年轻记者,31岁的田雅婷日前尝试对今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涉及《吴良镛:筑梦人生》的考题,进行了解答。“答完题,我对照参考答案评了下分,满分25分,我的得分大概是20分吧。”田雅婷说,自己评这个分数,给分标准既没有“过于紧”,也没有“手太松”,基本是较客观的评分方式。
原文作者田雅婷认为,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对考生的未来成长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光明日报》6.10 毕玉才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