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昊陵庙会

2010-04-01 16:34:00 来源:书摘 李红军 我有话说

有关太昊陵的民祭,范围很广,祭奠、纪念形式也更纷繁多样。朝拜会期,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其间,豫、鲁、苏、皖的朝祖香客纷至沓来,日均达20万人;职业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竞相献艺;泥

泥狗、布老虎等民间工艺品竞相陈列,整个一民俗的大汇集。

据当地作家董素芝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的太昊伏羲陵庙会,俗称“太昊陵庙会”,又称“人祖庙会”。据《陈州县志・卷二・民俗》记载:“二月二黎明,用灰圈地作形以兆丰年。儿童拍瓦缶(祭祀时盛酒的一种陶器)唱歌,是日居民到太昊陵庙会进香奠牲,至三月三始止。”庙会期间,每日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从安徽、山东、河北等地前来朝祖进香的香客,不少善男信女多组成“朝祖进香会”,高举黄绫青龙旗,手捧香、裱等,肩挑花篮,唢呐前边开道,虔诚地向伏羲、女娲跪拜,焚香祭祖。凡祭祖进香的人,一般都要从家乡带来一把泥土,进香后将土添撒在人祖伏羲氏的陵墓上,寓意子孙兴旺,繁荣昌盛。

淮阳人祖庙会的一个基本主题,就是祭祀人祖,祈求生育,这实际上是凝固在人们心目中、深烙在人们脑海里的经久不绝的记忆。

远古时代,人类对生命和生殖的崇拜,也许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当时生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圣洁和伟大的事情,所以只能崇拜。淮阳庙会承接了这样的民族崇拜,或者说淮阳庙会实际上就是远古时期民俗遗风的活化石。

实际上,自春秋开民间祭祀人祖伏羲氏的先河后,淮阳的二月庙会,就开始了亘古不绝、永葆青春活力的行程,并随着历史发展而日益兴盛。随着拜祖之风盛行,太昊陵的香火也越烧越旺,人数也越来越多。所以有了一天82万人的纪录。82万人是啥概念?也许你觉得很抽象。咱就这么说吧,如果说你是那天去的,进了午朝门,你就不是你自己了,除了随着人流往前走,你没有别的任何选择。据说那天陵庙里一个大牌子被人挤断了,牌子却没倒,而是跟着人流转了一圈儿。还有个比较夸张的说法,相传人特别多的时候,能把陵周围三里之内的井水喝干。是啊,人祖伏羲既是“春神”,又是“龙祖”,中国民间又传“二月二,龙抬头”,有条件的谁不想来祭拜呀!

淮阳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的交会地,以伏羲的文化贡献最大,龙的崇拜最早也最深入人心,所以四面八方的朝祖者,自动结队,高擎龙旗,在淮阳太昊陵内,汇成了一个龙的世界、龙的海洋。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龙祖,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族徽,在这朝祖谒陵的盛会上,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太昊陵会期之长,涉域之广,人员之众,朝祖谒陵之虔诚,四海之内,是绝无仅有的。

汉代是墓祭兴起的时期,祭祖之风已有相当规模。至宋代,太祖赵匡胤亲颁“修陵奉祀诏”,每年春秋以太牢祀之,这时,太昊陵庙会祭祖之风日盛。“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陈留下的“千里垂精帝道尊,神祠近正国西门,风摇广殿松杉老,雨入修廊羽卫昏。日落狐狸号草莽,年丰父老荐鸡豚……”诗句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其时父老乡亲手提鸡猪去拜谒人祖,已是寻常之事。

明清以来,陈州太昊陵作为全国唯一合法的祭祀伏羲专祀地,朝廷遣官致祭,对庙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所谓“云旗高卷拥黄埃,击鼓鸣锣拜玉台。桃李年年春二月,更无人向孔林来”。

据1934年河南省立杞县教育实验区和淮阳师范学校联合调查并编著的《陈州太昊陵庙会概况》记载:庙会期间,来自山东曹州、安徽正阳关一带、河南南阳及郑州以西各县的民众,至期都来朝祖。男女老少,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而来。一般都组成“朝祖会”或“进香会”。会内由会友推举会首一人,为总负责人;会首之下另设司账二人,专管出纳账目事项;再设执事三至五人,司掌一切杂务。会内经济来源,每年在小麦收割的时候,每人摊小麦一斗,没有小麦的可折价交钱。收的麦子,全数粜出去,将所得的钱款放贷出去,到次年庙会时,本利收回,作为赶会盘缠。每年如此,循环不已。来赶庙会的时候,每一个会都要带几面铜锣,一进午朝门便“当当当”地敲起来;有的还带吹鼓手,随行随吹。磕头时,除烧香外,鞭炮声震天响,进香者还跪着唱一种祝歌,抑扬顿挫,犹如唱曲……朝祖盛期,方圆十多里住满了香客,井水取竭。陵区辟八条商业街,经营饭馆、酒馆、风味小吃者200家,食品干果店197家,杂货店179家,竹木柳编162家,纸扎、香纸125家,家庭用品71家,金属器皿67家,服饰36家,京货布匹41家,文具、皮货、药品、陶器等数十家,泥泥狗、布老虎等工艺品一街两行,比比皆是,出售者多达222家。民间各种文艺组织纷纷来大会演出。大会期间,每日有太平车80辆到100辆,手推车60余辆,湖运乘船97只,每船日往返8次,运送乘客三千多人次,会期每日在10万人以上。

(摘自《寻根淮阳》,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定价:16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