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袁芳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一科学论断首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被授予“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以下简称“改革先锋”),他们的事迹材料是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刻把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特质,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一、伟大复兴的梦想精神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憧憬和追求,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大同”理想和“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高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铸就了中国人民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引导广大有识之士怀揣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济世救民的斗争中报效国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进行了多年的持续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重铸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帮助几亿人摆脱了贫困和饥饿,实现了住房、衣着和教育的梦想,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先锋中体育文化界的杰出代表郎平带领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形成了激励人心的“女排精神”,实现了中国在体育赛场上的冠军梦。“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孙家栋推动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孙永才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创新;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叶聪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实现了中国人上天入地的伟大梦想。改革开放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识,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将指导并鼓舞着广大民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
二、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
奋斗是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改革开放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靠真抓实干和艰苦奋斗。
从人类精神发生学意义上看,人的思想觉醒是由内而外、由个体到公共的发展过程。康德呼吁“要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在奋斗的过程中,人的勇气和智慧占据着重要地位。100名改革先锋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他们在青、壮年时期就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经过长期奋斗在各行各业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共同铸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国企青年职工许振超立足本职苦练技术,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享誉全球,体现了新时代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挑战油田开发极限,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巨晓林勇于担当、认真钻研,自学掌握了大量铁路接触网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面向美好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永葆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才能牢记使命、保持干劲,应对改革开放道路上的重大挑战,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三、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团结是力量和智慧的来源,团结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深刻的“尚和”思想,“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成为解决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体现了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方力量、集中力量干大事的胸怀和气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同志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团结的重要作用,提出“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携手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充分展示了伟大的团结精神。改革先锋秦振华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将“团结拼搏”作为首要标志;库尔班·尼亚孜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王永民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王选推动我国出版印刷行业的技术革命。他们都是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凝聚团结协作的力量,才实现了各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如马克思提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在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每一个人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条件,才能真正彰显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实现马克思所提出的在“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全面展开”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个性”。
四、开放博纳的创造精神
改革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反过来又促进改革的深化,创新的本质在于突破。创新不是细枝未节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器物层面的创新,还包括思想观念层面的创新。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的产生,诸子百家的著书立说,长城、故宫、布达拉宫等伟大工程,都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创造力,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主色调——锐意革新、吐故纳新、包容开放。创新大师德鲁克指出,“抛弃旧的”并不等于创新,“抛弃昨天”意味着“除旧”,但除旧的目的是为了“纳新”,“突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所有旧的,而要深入思考抛弃什么和如何抛弃的问题。同时,德鲁克提出,“创新就是为改变资源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的行为”,这意味着衡量创新的标准是能否给予消费者带来价值,创新必须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由此,创新不仅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的特征,还具有价值性的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只有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是创新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才使得改革开放具有显著的进步性,成为造福于民的一项伟大创造。
改革先锋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史久镛开创涉外法律制度;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刘汉章掀起企业管理模式革命;韦焕能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马善祥首创了“老马工作法”;改革先锋中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首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马化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创新融合,他们都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各个领域的创新创造,所形成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不仅在国内获得荣誉,还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引领作用,集中体现了一种开放博纳的创造精神,带动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伟大复兴的梦想精神、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开放博纳的创造精神均是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特质,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鲜明的精神标识。未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各行各业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将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本文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