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与网络牵手

2000-0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百合 我有话说

第四媒体的日益火爆对于传统的图书出版者是挑战还是机遇,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实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图书与网络牵手,实际上是资源共享,很可能成为新世纪出版的发展趋势。

最近有几件值得出版界特别注意的事情:

事件一:在文学书连续“低温”的年代,诸多文学大腕束手无策,而台湾网民痞子蔡创作的“网上第一部热销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纸介质版本在台湾出版仅一年热销近60万册,大陆的简体中文版上市仅三天即销完初印的3万册。

事件二:1999年10月19日由网易公司举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奖令众多网友无比兴奋。主办者在一个月时间里收到稿件3500余篇,简直应接不暇。

事件三:国内IT出版界的人士发觉Linux的日益普及,早在半年前就下决心创办有关Linux的纸介质杂志,这一方案由于刊号的限制而始终呼之不出。而就在此间,武汉Linux俱乐部的一群年轻人却利用互联网办起了网络版Linux杂志《九章》,令众多Linux爱好者驻足。

不论从事传统纸介质出版的同仁是否情愿,网络时代已经真的到来了,第四媒体的作用已经不容出版界小觑。那么,计算机图书的出版商们除了建立网页,介绍出版社的情况和图书的概要外,图书与网络还有哪些好的结合点呢?

1、利用网络宣传图书。数字化时代的“知本家”们是很通晓如何利用网络来宣扬自己的。以数字论坛的成员方兴东先生为例,他不仅是报刊的专栏作家,还在很多网站上开辟专栏,如新浪网上的“方兴东观点”栏目最近摘录了方先生所著多本书的精彩部分。在出版《还原———改变计算机命运的英雄》一书之前,方先生还将部分手稿放在网上,让网民先睹为快,而且收到很多反馈意见,同时也扩大了图书的知名度。这一方案应该给出版社许多启示,出版社不仅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宣传图书,还应该在相关技术网站上宣传图书。例如,国内有多个关于编程的著名网站和BBS,出版社的Delphi、Vi?sualStudio等图书放在这样的网站上宣传,其成本将比传统的宣传方式低得多,而且又能够保证宣传的有的放矢。

2、利用网络进行售后服务,出版社可以鼓励电脑书的作者,把自己的E-mail地址写在书的前言中,并声明如果读者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由于现在电脑书大多采用版税制的付酬方式,图书销量与作者写作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多数作者还是很愿意接受这一建议的。另一个更加完备的方案是出版社根据技术专题组织常设的专家组或者开辟讨论技术问题的BBS,专门回答读者读书后提出的相关问题。虽然在聘请专家和管理BBS时要花去一定费用,但是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使读者“买得放心,用得开心”,将大大增强其购买欲。在图书步入买方市场的今天,这无疑加大了出版社的竞争力。

3、建立图书的网络版本。IT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版本更新频繁,计算机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每当软件版本更新时,都要读者掏腰包买新书的话,必然花去他们很多的银子和时间。时间久了,读者会选择其他方式来获得软件升级的信息,这必然损失一部分读者群。出版社纸介质图书对应的网络版本,就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其实,在国外,这一方案早已被广泛采用。笔者手中的两本分别由微软出版社和McGrawHill公司1998年出版的计算机词典就都有网络版,而且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每月在网络上更新词汇。当然,为保护图书版权,我们可以借鉴软件厂商的做法,给每一本正版图书一个唯一的序列号,使正版纸介质读者得到相应的网络服务。

4、将网络资源转换为纸介质图书。众所周知,相对于网络而言,目前的纸介质图书具有系统性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点。将网上资源通过纸介质传播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前文提到的红遍海峡两岸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即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出版界人士普遍认为,最容易与网络嫁接的两个方向就是文学和计算机。电脑图书的出版者应该不断从网络上发现作者,发现选题。守着网络而不善于利用网络,将如同脖子上套着饼而因饥饿而倒毙街头一样可悲。

图书与网络牵手,实际上是资源共享,受益的不仅是图书的生产者。出版社的网站越办越充实,将吸引更多的“眼球”,无疑会增加网站的点击次数,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网站,实现双赢的目标。

“网络出版将逐步取代纸质报刊、图书的出版,阅读方便、舒适的电子书将出现。所有有价值的图书将被数字化,纸质图书只能作为工艺品、收藏品继续存在。”当笔者把这段预言出版界的未来的话读给了在座的同事(图书编辑)时,竟然引起长达2小时的讨论。有人感叹:我们应该退休了,该给那些新新人类让位了(其实说话者的年龄只有30岁);有人不以为然,说:我们可以出网络图书嘛!只是工作方式不同而已(说话者的年龄也是30岁)。看来我们实在应该重提以前的旧话:革命的人永远年轻。心理而非生理的老化,这在以“知”换“资”的时代,将是十分致命的。

如果已经做、并且做成功的事情成为我们应该做、并且唯一能做的事情,那我们将丧失多少个本该抓住的机缘。那么勇敢地与网络牵手吧,因为与网络牵手就是与未来牵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