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欧内斯特·勒南所著《耶稣的一生》初版于1863年,是一本在西方各国拥有众多读者的学术名著。其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耶稣的形象与正统基督教神学塑造的耶稣基督大不相同,使人耳目一新。这不仅要归结为耶稣其人其事所具有的永盛不衰的魅力,也要归结为勒南写作此书时所采用的学术立场。
世界上每一种宗教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它必定要反映出这一历史文化背景所具有的信仰特征。耶稣是基督宗教创始人,是这一宗教信仰的中心。耶稣是谁?他是神还是人?如果是神,他与我芸芸众生有何关连?如果是人,他如何能使我抛弃旧我成为新人从而拥有新的生命?这是基督教神学一开始就面对的问题。自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日起,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就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完满的解释。四福音书的相继出现和古典基督教神学的确立显示出历史人物耶稣被逐步提升走向神圣的渐进过程。《新约圣经》以及基督宗教的各种“信经”都是将作为人的耶稣和作为信仰对象的基督合而为一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亦人亦神的耶稣基督形象。他既是一位“真正的人”又是一位“真正的神”。这一正统神学观念影响了传统耶稣传记的写作,直至19世纪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19世纪的西方学者也开展了对历史人物耶稣的探索追寻。他们突破传统神学的认识论,采用思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以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考证探索耶稣的生平和教诲。这一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为德国学者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1835的发表的《耶稣传》(全名为《经过评断处理的耶稣生平》。1864年作者又在此基础上重写《为德国人民而写的耶稣传》,该书的中译本为《耶稣传》)和法国学者勒南(旧译“芮南”)写作的《耶稣的一生》。按施特劳斯本人的说法,两书的观点和学术立场是一致的(见施特劳斯《耶稣传》序言,第15页。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年2月,北京)。
今天,传统神学面对现代科学的挑战。神学如果仍然讲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现代人恐怕不容易理解。他们或许会问:福音书记载的耶稣基督由圣灵感孕,童贞女所生以及死而复活等事件到底只是信仰的解释呢还是历史的真实?一提到信仰的这些根本问题,耶稣其人就成为争论的焦点。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类一切知识都被置于观察和实验之中。历史研究则将事实从传说中区分开来。除此而外,人们不可能对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加以区别。要想认识耶稣其人,只能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去实现。传统信仰认识的神人合一的耶稣基督在现代科学和理性的探索中已显得不确定。对此情景,一些神学家思考出一种方法,他们将神学与现代科学分割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期望二者彼此间不要交叉相遇。殊不知古代神学其实是建立在那个时代的科学认识水平之上的,现代神学岂可回避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呢?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也改变了人们的宗教观。对现代信仰者而言,一切超越人类知识和经济的神秘信仰都是不可认知的。他们更愿意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去认识一种伟大的宗教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处境中如何继续拥有信仰的价值。宗教信仰来自个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很难通过科学手段加以验证,但信仰必须置于理性认识和人类经验的基础上。今天,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信仰者已不可能接受古代人加之于耶稣的种种超自然的神迹,他想要了解的是当初发生的事件的真相。虽然由于福音书的特殊性质,我们已不可能恢复那个已被湮没的历史,但至少人们要追问:耶稣本人到底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使他两千年来赢得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的信仰和崇拜?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使耶稣成为基督的,正是他的人格和伟大教导,而不是他的神秘身份。历史研究将耶稣生平和教导置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从而使基督教信仰具有意义。一种信仰如果缺乏历史基础而只有宗教断言,则这种信仰便缺乏依据而容易陷入迷信。对历史人物耶稣的研究将信仰置于历史基础之上,揭去了古往今来人们加在耶稣身上的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信仰的永恒价值与时代局限加以区别,还耶稣其人其事的本来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