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Einstein1879~1955)1905年发表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首先提出光量子概念,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支持并发展了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并因此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1913年发表的《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一文中,把光谱现象、光量子说和卢瑟福模型结合在一起,提出了量子态这一新概念,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开创了原子物理学的新纪元,并因此获192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量子力学的诠释方面,波尔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互补性原理对西方的学术思想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LouisVictordeBroglie1892~1987)1923年发表论文将波粒二象性推广到电子,随后更将其推广到一切物质实体,建立了物质波的概念,为波动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WernerKarlHeisenberg1901~1976)1925年写出了“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的论文,抛弃了旧量子论中的“轨道”、“周期”这些经典概念,“提出微观粒子的行为应该用可观察的量如辐射频率和强度来描述,随后与马克斯·波恩、帕斯卡·约尔丹(PascualJordan)一起建立了矩阵力学并在1927年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获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ErwinRudolfJosefAlexanderSchrodinger1887~1961)1926年初提出了对应于波动光学的波动力学方程,随后系统阐明了波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波动力学。与保罗·狄拉克分享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PaulAdrienMauriceDirac1902~1984)1926年发现了反对称波函数表示全同粒子系统的量子统计法则,接着提出了二次量子化理论,1928年建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随后又提出了空穴假说,正确预言了正负电子对的湮没和产生。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WolfgangErnstPauli1900~1958)1925年初根据光谱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相容原理,并因此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MaxBorn1882~1970)自1923年起,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主要成就是从具体的电子碰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