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获奖图书编辑话心得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姜 坤 我有话说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科技出版的状况以及几项大奖的评选结果,出版界是比较认可的。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出版社的编辑认为,三大图书奖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图书奖项,在评奖中对科技出版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这一领域的出版是很大的鼓舞。在就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有关科技图书的采访中,一些获奖图书的责任编辑向记者谈了这些图书编辑策划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心得对广大读者特别是科技出版界的朋友能够有所启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卞毓麟先生:本届中国图书奖在科技科普类图书评奖中,对原创性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名家讲演录”在内的一系列国内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的获奖,对于促进他们创作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就“名家演讲录”来说,作者基本上都是院士或学科带头人,宋键、周光召等老科学家都亲自执笔,他们对科普倾注的热情对当前的科普出版不啻为一支强心剂。同时,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阅读和携带,这套书开本小,厚度薄,但容量并不小,而且比较精致,适合收藏,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有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小人书的开本,科学家的思想”、“放在口袋里的科学思想”。总的来说,近年来科普创作在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国外写一部科普著作要几年的时间来准备,而我们有些时候凭几次采访就能写出来,因而质量很难保证。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在财力投入上还有很大限制,因而在不断提高科普出版的水平,一方面要靠科学家们多花点工夫认真对待创作;另一方面要求有关编辑记者及科普工作者不断提高科技文化及人文素养。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喻纬先生:科普的价值在于普及,要让读者看得懂。因而,科普出版首先要选好作者。引进科普著作无疑是有益的,但也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些出版社翻译力量不足,在从国外科技到科普、从外文到中文两道翻译中会造成不少错误,同时也未必能为中国读者所喜爱。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同时充分估计了国内科普创作的水平,江苏教育社在实践中确立了做“中国急需的科普,真正看得懂的科普,中国人自己的科普”的理念,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找到一些既有科研成果,又对创作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创作出版了“金苹果文库”。从小处确定专题,让作者能够把最擅长的、最有个性特点东西写出来,这样既提高了作者的积极性,又有效地避免了与其他出版社选题雷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仲芳女士:出版“科学家爷爷谈科学”这样的大型科普图书,在广西师大社还是第一次。这套丛书的作者主要是两院院士,层次很高,再加上宣传推广上做得比较好,因而很快扩大了影响,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当初做这套书时根本没想到获奖的事。不过,能够获奖也是对院士们和编辑们工作的肯定。贾兰坡院士在眼睛不太好的情况下,仍坚持亲自执笔,让大家非常感动。为了保证质量,编辑非常严格,仅《小小芯片万事通》就六移其稿。为了更直观易懂,书中配的图片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自所画。

电子工业出版社文宏武先生:《网络工程丛书》自98年出版以来,市场状况非常好,在同类书中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抢占先机以及装帧设计上的别出心裁。当时国内的通信网络基本还是以话音业务为主、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网络,虽然有转型的趋势,但是到底能否转、向哪方面转、什么时间转等问题都很不明朗。我们认为这是一套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图书,对国内通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肯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即使经济上存在很大风险,但它至少具有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由于看准了网络技术在中国电信业发展中的大势所趋,以及这套书在技术上领先性,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其英文选题尚处于组织阶段就签订了版权引进合同,并确定了这套丛书中文版的首选权。这在当时是冒了一定风险的。为了《网络工程丛书》能够脱颖而出,电子社不顾业内32开科技书不好销的“定律”,在装帧设计别出心裁地选用大32开精装。事实上,这种“标新立异”也帮助这套书达到了目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兆祺女士:《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92-93年开始策划,是由老一代计算机专家们策划和努力的结果。这部长达270万字的百科全书集中了当时国内重点大学及研究所方面的专家,由时任计算机协会理事长的张效祥院士任主编,徐家福、夏培肃任副主编。他们不做挂名主编,亲自改稿。同时为了保证编辑质量,选择作风严谨、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把关,稿子不行的就重新找人写。为了确保出版一部权威的工具书,在写作、编辑的每一个环节都严肃认真,不打折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