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捉刀手的悲喜事

2001-06-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康慨 我有话说
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台湾《开卷》周刊登载文章,谈的是帮人代笔的“影子作家”。文章提及了大导演希区科克曾写过的一部短篇小说,说有位喜欢创作但缺乏名气的作家,经常为江郎才尽的畅销作家捉刀,有一次他写了一部作品,同时交给两位需稿孔急的名家,不料经过稍事修改之后,两本书都成了畅销书。于是这位影子作家决定隐居起来好好写一本小说,最后小说终于完成了,也挂上他本人的大名,结果却乏人问津。

文章的作者说,这个悲惨的故事告诉我们,名气似乎远比实力重要。

其实无论欧美,无论港台内地,更无论古往今来,影子作家替人捉刀代笔的故事屡见不鲜,倘若无名气所累,捉刀不过谋生的饭碗,远远够不上那位台湾作者所言的“悲惨”。为人代笔,好比在法院门口为秋菊代写状纸的老头儿,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何谈“悲惨”之有。

至今有人怀疑莎士比亚与其37部剧作的血亲关系,理由便是以人的创作力而言,如果无人代笔,恐难成就如此丰功伟业。这种疑心起得有些道理,拿今日武侠小说的两位泰斗古龙与金庸来说,几十万字的故事,大多先在报纸上连载,每日一篇,不能间断。但即便是机器,还需要不时停机维修保养,更何况经常酩酊大醉的古龙和编务缠身的金庸,影子作者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古龙曾经得意地说,捉刀人跟他够默契,两三天的稿,绝不会影响故事的发展,所以他酒醒的时候,可以不必看捉刀人写些什么,就天衣无缝的接续下去,绝不会出现倪匡替金庸写《天龙八部》时,把阿紫的眼睛弄瞎,让金庸在修订时大伤脑筋的段子。

说起倪匡,算是影子作家中段位较高的一位,他不仅替金庸,也替古龙代过笔,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脱脱是古龙笔法。据说有一次,古龙断稿二十多天,全由倪匡代写,没有一个读者发现其中奥妙。

“影子作家”实际上是个泊来词,语出英文gh o st-w r ite r。黑泽明有大作《影子武士》,西方政界有在野党的“影子内阁”,无不有替身和虚拟身份之意。查字典,发现该词1890年才在美国出现,而汉语中早有对应词汇“捉刀手”。捉刀就是拿着大刀,典出三国时代。《世说新语》里讲,曹操将见匈奴使者,以已形陋自惭,不足以雄远国,故使崔季圭代之,曹操捉刀立床头,假冒侍卫,后来才比喻代人做事,文坛借用该词最为常见,把话说得曲里拐弯,不知是不是有遮丑之意。

但现在,比捉刀手更常用的,是枪手一词,可惜笔者找不到确切词源,大概与时代进步带来的武器演变有关,曹孟德如果活在今天,应该不会怀抱大刀,而是肩扛冲锋枪一把,站在衙门口吧。

开头所述《开卷》周刊的那篇文章说,影子作家的称谓在台湾仍有一些模糊地带,像欧美经常采取专家和作家一起挂名的方式,因此这类的执笔者就不能说是影子作家。可是台湾却常常刻意抹去执笔者的痕迹,因此在欧美不成为影子的,在台湾却变成影子了。

究其原因,大概又会扯到东西两种文化的差异上去。前美国第一夫人,现任纽约州女参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年初便为了她一字未写,已先拿了出版商800万美元的白宫自传四处贴榜,出价50万,诚征捉刀者为她效劳,结果应聘的各路女作家便有20几位。

中国人一向重面子,请人捉刀实在羞于启齿,颜面无光。官员自然有秘书出面,枪手排队登门,写论文拿学位,出书评职称,全程服务,自已连嘴皮子都不需动一下。但说千道万,谁相信这些东西真是他们的大著呢?这是请了枪手不说的,还有一类,是不屑于请枪手捉刀的,沾上刀枪这两字他都怕。他觉得自已有头有脸,好歹也算个腕儿,读得书,也识得字,一辈子在镜头前念的新闻稿少说也上千万字,不就是写本书吗?简单。没承想书一出,便有好事的读者,挑了满满一箩筐的错字病句,还嚷嚷着要上法院告他误人子弟,骗钱骗时间。其实术业有专攻,好书人人可读,但并非人人都能写出好书,找个影子作者合作一把,算不得什么丑事,反而能帮穷文人找个饭辙,也省得被人骂狗屁不通,贻笑大方。

我看啊,想写书的名人和不得志的捉刀手,千般愁苦,都只为一桩———套用当下一句时髦的歌词:都是名气惹的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