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对“成功”的理解是不是太狭窄了?似乎上了名校、挣了大钱,有了名气就是成功,就值得大书特书。似乎这就能启发家长培养出大学生,又能调动起青少年向成功冲刺的积极性。这些十几岁的少年,还有很长的人生路,现在就说他们成功了,是不是嫌早了点?这种宣传——准确说叫“炒作”,无疑是一种误导。就好像说没考上名校又不会写书,没掌握领先技术又创造不出什么吉尼斯纪录的,就是平庸、一事无成,就是失败,不值一提。说直白一点,进了车间当工人,脚踩黄土做农民,站进柜台卖东西,或者不幸失业,简直该说是一败涂地了,只有哀声叹气埋怨父母没能力培养了。可我们明明知道,当前炒作的“成功少年”及其成功经验,根本不能成为“榜样”,只能算作一种典型罢了。且不说社会需要各行各业,这些“成功少年”的选择根本就是狭窄的,哈佛剑桥不可能容下所有合格者,要是人人都忙着写小说,读者会剩几个?
至于借“素质教育”的大旗来为这些“成功少年”开路,也有点滑稽。培养一个少年具有上哈佛的“素质”或培养一个少年具有创造吉尼斯纪录的“素质”,就是“素质教育”?
对“成功少年”的热炒,难道不是一种急于求成的社会浮躁表现吗?但愿我们能学会踏实——踏实地构筑人生的最后成功。
(河南唐河城郊谢岗小学 马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