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年代,宗璞就怀有一个心愿,把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经过长期的酝酿、构思,宗璞于1985年开始写作《南渡记》,历时两年而成。这部小说厚积薄发,出手不凡,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对北平知识阶层的巨大震动,刻画出他们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气节和品格,宁可以逃亡或一死表示对侵略者的抵抗,对其中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也给予无情的揭露恰切的表现。小说对人物众多的家族生活、对孩子们和下层人物的描写,颇有《红楼梦》之风。
此后6年,是宗璞的多事之秋。父亲冯友兰先生去世,接着自己重病,加上各种干扰,长篇小说的写作难以为继。直到1993年下半年,才开始《东藏记》的写作,因为体力不支,时断时续。后来又因眼疾加重,做了几次手术,虽未失明,却不能阅读,写作全凭口授。其间不时生病,绵延至今。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经过7年的努力,《东藏记》终于完成。
《东藏记》继续《南渡记》的故事,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师生们艰苦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随着小说生活背景的扩展,人物和情节愈加丰富。对教授间亦雅亦俗的人情世态,对青年人朦胧纯真的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刻画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独立人格以及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的果决与无奈,都有深刻而令人信服的描写。作者的语言造诣在她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优雅蕴藉、洗练从容,使阅读成为艺术的享受,回味无穷。
《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宗璞计划中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部《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现在,《南渡记》《东藏记》已经出版,《西征记》的写作已在进行,以宗璞的才情、学养、功力、精神,必将为中国文坛提供一部精致厚重、至善至美的长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