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由近及远、史论结合、由小到大、实论结合的方法,对中华民族及其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作了系统论述。作者从当今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入手,进而考察近代何以在衰落和备受列强侵凌的条件下各民族却能团结一心,共赴国难,救亡图存,再上溯到古代,用大量史实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从远古到春秋战国的孕育与萌发,从秦汉至隋唐约一千多年间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确立,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约一千年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与发展,近代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进而成为自觉、自为的民族。作者是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省富源县长大的,后来又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云南工作,对中华民族各族“和而不同”、“合而不离”的特点感同身受,多有深切体会。他从云南实际出发,扩大到全国,再以世界2000多个民族与中华民族相比较。所以本书不是单纯从书本资料出发,而且还有实际生活体验和调查研究为依据。既论从史出,又论从实出;既时空交错,又纵横对比,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特殊性,作出了新的论证。
二,理论上有开创性的新突破。以往人们通常以斯大林于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对民族所下的定义来看待我国的民族。斯大林认为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样四个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实斯大林所讲的民族是指现代欧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独立民族国家的各民族,不能简单地把它生搬硬套到中国来。作者认为确定是否形成为民族最深层、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是否形成了以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意识为核心,该共同体所特有的观念文化系统,简而言之,依文化关系而划分民族,据此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虽然是到1906年才由维新派理论家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但是中华民族这个社会实体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初步形成。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又融合几十个少数民族而形成。中华各民族长期聚居、杂居在一块,文化互相交融。
中华民族凝聚与认同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本来众说纷纭,伍雄武教授在他的书中从价值观、宇宙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又从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论述其多方面的展现。这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和研究中,是很有新意的。
三,本书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十多年来苏联东欧的多民族国家纷纷瓦解,进而发生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民族战争。世界上许多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霸权主义者也在策动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妄图破坏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叫嚷民族“自决”和“独立”,极力要“西化”、“分化”中国。作者正是为了回击霸权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10年来埋头悉心研究,奋笔推出成果。本书对于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彻底批判民族分裂主义谬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励中华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积极参与全球化,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强人类安全与福祉,都有重大的现实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