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WTO的中国文化产业

2001-08-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韩纪文 我有话说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图书音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培训、艺术品生产经营等多种文化活动已全面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必将成为中国在21世纪的黄金产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法制建设和管理还比较落后,而且加入W TO后,文化市场准入领域也必将逐步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尽快把握入世后我国文化产业的走向,熟悉并掌握世贸组织的规则和知识,已成为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化企业家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准备涉入文化产业这个潜在市场利润巨大的黄金产业的工商金融界人士的当务之急。

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和文化产业司共同编辑的《W 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及时迎合了这个市场需求,填补了融合W TO与文化产业前沿理论的空白。该书就我国加入W TO后,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发展战略、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其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精选国内十余位专家学者提交给有关会议的论文,内容涉及加入W TO与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问题、我国文化影视产业化发展与重组思路、文化市场空间分析、各国影视音像业开放与扶持政策分析、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及出口零税率政策研究等;二是W TO的核心知识,该部分收录了《关贸总协定》的架构、《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W TO的基本法律原则等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可以说,该书是了解入世后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普及W TO知识的捷径,并已成为文化系统宣传普及W TO知识的培训教材之一。

通览全书内容,权威性高、启迪性强、实用性好是其鲜明特点。

一、权威性高。书中12篇专论的作者,可谓群英荟萃,都是长年研究文化产业和W TO的专家学者,如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徐东华研究员、中央党校的陈高桐教授、外经贸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的张汉林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专家们撰写的每篇论文,立意深刻、观点鲜明、权威性高的特点被充分体现出来。

二、启迪性强。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和其在国家产业结构中地位日益提高的趋势,以及文化产业的“蛋糕”会越来越大的共识贯穿于每篇专论并得到了证实,这无疑是对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对文化企业家的激励和鼓舞,从另一方面则向广大有资金无项目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并指出了其盈利点所在。

人口众多的中国,各类资源虽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人均占有量有限,从战略角度看,这很可能是我们宏观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陡然发现了另外一个巨大的民族资源,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资源。而目前我国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一位专家谈到,“中国的文化资源既能成为我们的优势,也能成为我们的包袱,关键还是要看我们怎么做。文化资源的保护是第一性的,而盈利是第二性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采取发展与保护同步的战略,决不能走先破坏再抢救的道路”。另一位则指出,“在W TO的背景下,推动文化产业资源重组的根本动力是资本的自由流动。”

三、实用性好。入世后文化产业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如何来应对?与文化产业有关的W TO协定、协议有哪些?在入世谈判中我国政府对文化市场准入方面有哪些承诺?诸如此类的焦点和关键问题在书中均可获得解答。入世在即,我国影视业面临西方影视业的强烈冲击,亟待进行重组。为此,书中特意精选了两篇专论,分别就国外影视音像业开放与扶持的政策和我国文化影视产业产业化的发展与重组思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外,书中还对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我国拥有竞争优势的服务行业,对服务贸易出口措施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服务贸易出口零税率政策实施的依据及相关的政策和法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