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一些灵性

2001-08-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小山 我有话说
对于因《死亡日记》而成名的陆幼青,《欢城》的出版所引起的评论不少于第一本书。不过在一些评论人士的眼中,对《欢城》的评价更多地是一种对文学的评价而少却了煽情的成分。

我看书的毛病是先看序,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毛病,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一本没有序的书一般进不了我的书橱,就是作者亲自送的我也未必会去翻那突如其来的正文。

陆幼青的新书《欢城》有序,这让我很喜欢,还有编者的跋。虽然小说作者本人没把故事讲完就离开了人世,但有序有跋当然也算有个交代。说一句我并不太想说出来的话:这可能是此书惟一的优点了。

相信大多数人都一样,知道陆幼青这个名字是通过他的《死亡日记》。我看《死亡日记》,无非就是想知道人之将死时的心情。我想陆幼青是一个比较“真”的人,否则不会有那么大的勇气用日记的形式记载自己面临死亡时的心路历程。

但是,即使一个“真”人,胸怀坦白的人,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文学家或者“好”的作家。我承认陆幼青的勇气,也承认他的执着,但从《欢城》看,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家最需要的不是大学读中文时文艺理论课的高分,甚至不完全是生活的积累,最需要的是灵性。

看了陆幼青夫人时牧言女士的《序》,我叹息了许久,真是造化弄人啊。如果陆幼青不是沉迷于所谓的文学,他们的日子很可能会好过得多,并且没有这许多沉重。

之所以要在陆幼青从事的“文学”前面加上“所谓的”这个限定词,是因为时牧言女士在《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他要当一个作家,不是穷文人,他要做一个通俗小说的作家,他要赚稿费养家。如果他不成功,两年后我可以离开他。

“我被他说得已看到他的成功,于是便稀里糊涂跟着他往前面走。过了那么长的两年,在我们艰难得有一次我生病发高烧想吃一只生梨都没有钱买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要离开他,现在想来还是缘于那中文系的‘作家梦’情结吧。”

我们在这里分明可以看出,陆幼青大学时所有的并不是什么“作家梦”,而是赚钱“发财”之词会被人认为亵渎死者,就不说了。他要写的是通俗小说,并不是什么文学;他的目的是想通过通俗小说的写作赚到足够的钱让自己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想做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学家。

他努力了,但是做得并不成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斯蒂芬·金、阿瑟·黑利或者金庸、古龙、琼瑶、三毛的。成为这样的人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陆幼青缺少才气灵性,从时牧言女士的回忆看,他甚至缺少清醒的头脑和简单的负责精神。

时牧言并没有责怪他太多,痴情的女人大多如此。但是如果日子过到连老婆想吃一只梨子都不能满足的话,那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两个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吃不起梨子,怎么会没有问题呢?

人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是所有的中文系毕业生都有能力成为小说家的,哪怕是通俗的小说家。

具体到《欢城》这部小说,由于作者没有写完结尾就撒手人寰,我们无法知道他全部的计划,单从现有的部分看,这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结构松散,行文不畅,读起来颇费脑筋。《欢城》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语言,所谓“疙里疙瘩”就是形容这样的语言的。

做一个小说家,起码应该掌握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语言。一本写最“前卫”生活的小说,它的作者甚至是一个基本表述都做不好的人,这真遗憾。一个用如此僵硬语言写作的人,实在不可能在文学领域中占领自己的阵地,哪怕很小的一块阵地。

很遗憾,陆幼青的小说实在引不起我的兴趣,出于对死者个人的尊重我读完了它,但实在不希望还有人把这样的“创作”继续下去。

我也有一本书出版了,并且可能还要出第二本,那天,在广州天合购书城,看着一柜子一柜子的书,我忽然有些犹豫,垃圾已经够多了,我到底有没有必要再加一本进来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