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体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其国会制度。长期以来,美国国会在中国问题上屡屡滋事,“美国有个讨厌的国会”已植根于世人的印象中。但是比起大量的有关单一事件的报道,我国现有美国研究领域中对“美国国会”这一特定、严肃课题的论述寥若晨星,几近匮乏。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即一方面,一般人对美国国会的了解,犹如面对迷宫,难知深浅复杂,美国国会在其政治体制及其外交决策方面的作用被无形中忽视了;另一方面,通观现在已经出版了的有关美国政治运作的零星著作,鲜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扛鼎之作,有关国会论述中的种种偏颇和单一的论证倾向,也误导了他人在这个领域内的探讨。这两种“理论跟不上现实”的局面如果不加以改观,会对我们理解美国国会的运作及其在美国政府中的作用,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以及中国自身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
就在笔者深感时下我国“美国国会研究”急需重大突破的时刻,欣喜地看到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及时推出了与非先生洋洋洒洒近30万字的《美国国会》这部学术专著。作者与非先生曾长期在美工作,不仅对美国国会运作了如指掌,而且有着难能可贵的直接与议员、议员助手及在华盛顿的院外集团人士频繁接触的经历。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妙语连珠的评论,构成了这本书的最大特色。
与非巧手掀开美国国会面纱,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是他对国会政体三重错落有致的分析:
第一,《美国国会》详细介绍了国会体系的基本机制、程序和议员决策行为的种种特点。作为一个开放式权力中心的分权三足之一鼎,国会既是联邦和州政府关系的整合地带,又是政党、利益集团、公众舆论、文官体制和外国政府说客的权力竞技场。国会山庄的种种政治流动和历史变迁,反映出美国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混杂的客观现实,而这种客观现实在与非笔下的分析中,既涉及到国会内部的体制如委员会制度、领导阶层、议事程序,也与国会本身立法、监督等多项功能密切相关。
第二,《美国国会》除了对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之外,其案例研究和人物点评更是风格独具,令人拍案称奇。比如,与非在评判美国国会与美国外交决策的时候,特别客观地分析了所谓“帝王式的国会”倾向。对现在535个议员个个都像国务卿似地干预总统外交事务这种现象,强调了国会对外交政策影响的具体手段,让人看到由于国际形势的物换星移,时空变迁,国会近年来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地位大大提升、甚至有一步步演化成为掌握美国外交“锚与舵”的关键机构的倾向。无论是PNTR投票的具体过程,还是院外游说集团的经典范例叙述,与非的叙述都栩栩如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美国国会》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作者信手拈来,把自己在实际外交工作中对美国国会运作的观察和深思熟虑,如细雨润物般地融入全书。在长达40几页的“附录”中,与非还收入了自己圈点美国国会的各类短文14篇,这些语言生动、读来有趣的长评短论使读者有机会看到了“让美国难堪、让克林顿头痛”的国会顽固派赫尔姆斯其人其事,“美国人游说议员的方式”以及“议员的丑闻”等涉及国会运作的方方面面。
自中美建交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国会参与对华政策的力度加大,而且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概括而言,国会一反以前对总统的依从态度,直接依据宪法对总统进行威慑,一步步通过实施监督和立法功能,开展国会外交、宣泄情绪、操纵舆论等途径参与和影响对华政策,强行通过了某些消极的对华法案,给中美关系带来影响弥深的不良后果。典型案例包括国会在台湾问题上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国会积极宣传对华人权冷战,国会围绕MFN和PNTR问题上与中国较量以及在军事争端和全球与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对中国大肆“围剿”。对于美国国会近年来逐步在外交领域谋求越来越大的对华事务的决策权力,我们不仅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论述,而且还形成了一种长期以来偏重美国对华决策程序中总统及行政部门权力的研究,而忽视或低估了国会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的被动局面。面对中美关系的这种复杂情势,与非的《美国国会》一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我国对美外交的另外一个重大视角。
与非1998-2001年在美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勤奋笔耕,终将汗水变成了力透纸背的一行行文字,字里行间透出他对工作的奉献精神和执着;“沐浴”在国会唇枪舌剑的感性争吵中却能冷静真实地描述分析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显示了作者的睿智大气和理性思考。读这部书,最让人感触的是作者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在《美国国会》这部专著中,读者不仅可以得到有关美国政治的最新资料和详尽分析,更可以感触到一名中国知识分子和外交工作者寻求发展中国的努力,对我国当代美国研究深度拓展,做出了弥足珍贵、令人敬佩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