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大学成为话语

2001-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曹培红 我有话说

本报讯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庭,多年前的“天之骄子”不再有那么耀眼的光环,大学这个曾经是“精英”的代名词正在走入社会的主流,一方面是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比例;一方面是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在这教育文明的进化和发展中,大学正在成为话语。

网络:大学话语阵地

网络是近几年的时髦事物,网络上的校友录则一度凭借大学这种话语的权力吸引了众多的网友,成为网络站点中的风光“人物”。著名的网络站点CHINAREN就因为有广大的大学生的参与而成功地在网络商业中获得成功,经营者全身而退,搜狐也因兼并其而有所获益。

如果说CHINAREN的成功只是个案的话,网络的使用者中,大学这个群体则实在是中坚的力量。最初的网络使用者不用说自然是这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事实是,一直到现在,无论是网络的经营者,还是运用网络做营销的商家,一直还在瞄准着大学这个群体。为什么是大学?对于商家来讲,最直接相关的就是这个人群的高收入,因为这是商业经营的不变原则。

最近,YAHOO中国又在大学校园里进行新的市场推广活动。据记者了解,一些或新或旧的网络厂商依然在酝酿着大学校园的推广计划。网络上的一篇关于网络营销的文章,则大讲特讲了一番如何运用网络在大学中进行旅游推广的策略和技巧,不用说,看重的又是大学的质(高素质)量(有钱)。而这质量正是大学话语的体现。

图书:以大学为话语

在出版文化领域,大学的风光也以主流的地位显示了蓬勃的生机。

首先是从整个出版商业来说,大学出版社正在成为崛起的板块。据出版界人士介绍,大家普遍比较看好大学出版的发展,基本的意见几乎都是因为大学出版社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大学所拥有的高级人才与其出版资源。如今,中学生教材辅助读物的市场基本上为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占据;前一段时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为背景的四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进行了一次以大学名校为背景的市场推广活动,显示了大学出版的规模和力量。

在已经出版的图书中,打大学牌的不计其数,这显示了大学这个话语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最近,一本名为《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的图书以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的群体为内容的图书面世,则是从个案的角度开始深究大学的魅力:“北大中文系55级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他们中间出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值得注意的是,北大中文系的33和77级同样是著名的班级,这就从个案反映出一些历史的味道,也许这正是该书的魅力。

深圳特区报社的周思明最近为一本长篇小说《大学轶事》(南翔著,花城出版社)写了书评,题目叫作《当代大学生活的生动再现》,文章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评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实际上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其以大学生活为背景不能不说是因素之一,正如评论所说,“《大学轶事》的作法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做作’。它不着力于‘塑造’什么,而致力于普通人的性格、心态以及生存状况的开掘与展现。生活于世纪之交大学校园内的郝建设、梅筠、尹小峰、金小鸣、赵代达、蔡九妹们,他们既是书生才女,又为人师表。但他们首先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周思明引用钱钟书的话“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来评论这篇小说,倒让人想到《围城》实际上也是讲述到了大学的故事。

涉及到大学的图书一般销得不错,很受读者的欢迎,而大学出版社正成为出版界崛起的新板块。看来,从出版社到其所出版的图书,大学也正在成为出版界的话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