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吴兴文先生的《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年8月北京三联书店初版),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这样的“闲书”,真是无上的享受,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冥思苦索,同样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古人所谓“开卷有益”,于兴文先生这部趣味盎然、印制美仑美奂的研究藏书票的新著,也是完全适用的。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欧美各国私家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主要标记,其性质和功用,与中国传统的藏书印庶几相似。同时,因为藏书票大都是微型版画的艺术表现,历来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的美誉。经过几个世纪西方众多艺术大师和版画家的提倡普及,而今藏书票已从曾是欧洲宫廷贵族权势和藏书的象征,衍变为东西方爱书人和藏书票爱好者创作、交换、收藏的艺术珍品。
目前所能见到的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即“关祖章藏书票”,就是兴文先生发现的。它告诉我们,藏书票早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就已传入中国。但国内醉心于藏书票者,长期以来只限于版画界的人,文学界中只有三十年代的叶灵凤、施蛰存、四十年代的曹幸之、香港的黄俊东和董桥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兴文先生自九十年代初起涉足藏书票的收藏和研究,从搜集中国当代版画家的藏书票起步,逐渐走向世界,走向近现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进入无远弗届的“网络订购”之后,兴文先生更是如虎添翼,在欧美和日本藏书票名家精品的搜集上突飞猛进。他的藏书票收藏从画集升级到原作,从欣赏把玩发展到考证研究,终于成为海峡两岸收藏和研究藏书票的第一人。这部《我的藏书票之旅》就是兴文先生继《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和《藏书票世界》之后的最新成果。
《我的藏书票之旅》写的是兴文先生这些年孜孜不倦的发掘和搜集西方文化名人藏书票的经历,生动而有趣。小说家狄更斯、杰克·伦敦和厄普代克、诗人艾略特、历史学家卡莱尔、性心理学家霭理斯、画家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歌唱家卡鲁索等等,这些人的名字,对稍有西方文化史常识的读者来说,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但他们都曾拥有各自的藏书票,这些藏书票又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说老实话,笔者先前对此也是毫无所知。而在兴文先生这部书中均有引人入胜的介绍,读者还可一睹这些珍贵的藏书票的“芳容”。同时,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藏书票的真伪、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展示其文化修养的藏书票、同样颇有书卷气的最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藏书票,乃至杀人恶魔希特勒也有一款突出纳粹标志的藏书票,也一一都被兴文先生挖掘出土,“原形毕露”。至于西方艺术史上,从“先拉斐尔派”到印象派到分离派到“新艺术”到颓废派到野兽派诸多名家与藏书票的密切关系,他们制作精美藏书票的艺术实践,更是被兴文先生梳理得一清二楚,即便是在欧美藏书票研究界,恐怕也很少有探讨得这样深入细致的。
跟随着兴文先生的妙笔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欧美藏书票之旅之后,笔者的最大感受是,方寸之间的藏书票虽小,蕴含却大有天地。它犹如一面明镜,涵盛着好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精华的缤纷映影,所谓尽现人文艺术风采,广纳古今中外情事是也。在人与书亦即人与知识的互动关系中,藏书票扮演的角色决不是无足轻重的。作者从藏书票这个特定的角度切入,用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生动的图解,展示西方人文艺术史的一个重要侧面,这个新尝试,尤其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