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端康成的《雪国》

2001-10-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周阅 我有话说
初期的川端康成是属于现代主义系统的作家。《浅草红团》、《禽兽》,还有非常优秀的作品《意大利之歌》等小说,都是现代主义时代的代表作。

实际上,在这些作品中,川端后来的资质都已经展现出来了。那种纤细的感觉,进一步说,就是把小说中美的感觉看得比情节更为重要的思考态度。

《雪国》,是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作品,是川端这一时期最初的优秀小说。以《雪国》为契机,川端脱离了现代主义,发挥出了长篇作家的个性。战后的长篇《山音》、《古都》与此是一脉相承的。

《雪国》是以温泉乡越後汤泽为舞台的。在这里,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认识了当地的艺妓驹子,两人逐渐熟悉起来,经常见面。我学生时代住在山形县米泽町的时候,当地就有很多那样的艺妓。平时在家里做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被召唤的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为艺妓。驹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的一个。

有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里一起歇宿,围着火盆闲聊家常,非常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和起床时,艺妓们便给予照料。当眼前浮现出这种场景时,会觉得跟德田秋声的世界很相似。但是,川端康成曾经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员,文章十分新锐,内容也带有近代性,可以说是非常异质的。

另外,《雪国》这一作品的世界,同谷崎润一郎又有微妙的差异。川端没有谷崎那般华丽,却更具深韵。就作品本身而言,也许可以说谷崎的《细雪》与川端的《雪国》很相似。川端或许是介于秋声与谷崎之间吧。

从川端作品中登场人物男女关系的构成方式、对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对事物的接触方式来看,可以说其特征就是对于对象的浸透力。

男性登场人物,如同女性般纤细、安静,总令人感到不像是男性。另一方面,出现于川端作品中的女性,并没有女人粘稠的情念。情趣是有的,而情念即使有也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殆尽了。

如果将中性这个概念加以扩大,那么登场的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包含于其中。川端作品中男性与女性的区别,似乎归结于对异性的浸透力之不同。

川端的作品即使写到性,故事情节也并不纠缠于性欲。作品的着眼点在于男女相互之间浸透与融合的状态。

将川端康成的浸透力,同我所喜爱的作家冈本加乃子的“生命力”进行比较,也许会非常有趣。冈本加乃子同样不以性欲的冲突来描写性,而是紧紧围绕生命力的问题。如果男女的生命力大体持平,便会缘分相投,产生爱情。而如果生命力的强度有所不同,则会导致婚外恋情或者离别。由于冈本加乃子是佛教造诣很深的作家,佛教思想便成为其写作的背景。

川端文学具有动摇作品根基的浸透力,正是它牵动着作品的世界。所谓浸透力,是指渗透于作为对象的人与物之中的力量。《雪国》中几乎不存在戏剧式的起伏和冲突,所以如果不能体味到活跃着的浸透力,也许就会觉得再没有比这更无聊的世界了。那样的话,作品中就只剩下日本的美与情趣了。

《雪国》虽然只是淡淡地描写了驹子与岛村的交往,但是如果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就会发现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在幽艳、光润的文体底层,如同透过细细的网眼,那充满浸透力的描写仿佛从对象的肌肤直抵内脏。没有丝毫粘连,却像雾一样弥漫开来,并且渗透到对象的深处,于是岛村和驹子淡淡的交往就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另如,川端作品中虽然也写到公公与儿媳间亲密的关系,但并没有成为谷崎润一郎的《疯癫老人的日记》,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人或为男、或为女,这是川端文学的基本认识,然而,无论男女都不是性欲式的存在,可以说这一点也是川端文学的重要的人类认识。

我认为,作为个人的人和男女相对的人,以及作为集团的人,分别是不同的存在。但在川端文学那里却没有这种区别。人类的结合,全部都是异性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也同样,所有的人都处在相互渗透着的人类关系的世界里。川端关注的焦点在于,亲密熟悉的程度、相互渗透的程度。

《雪国》这部作品,如果从语言的意义这一层面来看,只不过是淡淡的日常生活的持续。但是,如果注目于表现浸透力时的那种光洁和亲密,也就是说注目于语言的价值的话,就不由你不感到川端是位了不起的作家。

川端作品中男女的结合,与自然四季的律动相似。主人公们带着同四季变迁一样的韵律,产生恋情并互相渗透。这与神灵主宰万物的观点是相通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原始宗教式的,这也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特征。

有一种自然理念认为,惟一的神创造了自然和人间的一切。如果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无论如何也无法产生《雪国》那样出类拔萃的感受性。川端文学是在另一种原理的基础上成立的——与人性毫无关系,男女之间一旦相互浸透便发生恋爱,人类也可以同样地浸透于自然和万物。

川端康成的死亡方式也非常具有川端特色。在工作间以煤气自杀,这是安静的离世方式。就仿佛自己以极为自然的感觉,朝死亡的方向渗透过去。

          (节译自吉本隆明《日本近代文学的名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