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这届书市怨声多

2001-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鲁大智 我有话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书不同。由北京市书刊发行业协会和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联合主办的2001年金秋书市,云集了国内出版物及海外原版图书20余万种,规模之大,令爱书人喜不自禁。10天内,吸引了80万人次的读者,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但是,书市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交通、比如拥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走过21个春秋的北京书市,的确是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入书市如同入迷宫

记者接连三次去书市,但哪一次都很难挤到书摊跟前。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学生喊:“早知道书市的人多,没想到会这么多!这还买什么书呀?”的确,有不少人是乘兴而来,却因人太多而且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悻悻而去。

是摊位排列不合理还是客流越来越多?本届书市总指挥祁玉岭说:“书市是按区划分的,比如西树林是出版,后河是音像,但是这几个区也掺杂在一起,因此读者找起来很乱。”记者问及能否调整布局,祁玉岭说:“将来组织书市会考虑到为读者提供导向图、标识或电脑查询,尽可能使读者对哪些出版社参加、哪类图书的位置在哪儿一目了然。”

鉴于书市的混乱无序,有人提出书市能不能办成图书超市,祁玉岭摇头。他说,书市毕竟是季节性、临时性的,把这么大规模的书市分门别类办成超市不太可能;文化宫甚至曾与书市组委会探讨过,能否在这里办成常年的特价书市,这也不可行。因为常年办这么大规模的书市,读者又会减少,况且书市也需要每天都补充新的东西。想和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真的办成了超市,就等同于图书批发市场了。祁玉岭强调: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使文化宫书市已逐渐形成品牌。东有王府井新华书店,西有北京图书大厦,这两家书店的图书品种既多又全,不好买的书大都能买到,但为什么文化宫书市每次都成功?就是因为老百姓喜欢这样的文化庙会,换了别的形式未必招人待见。

换场地换走了人气

书市一直由北京市新华书店和团市委青少年服务中心轮流承办。20余年来,针对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各方面的批评、建议,组织者的考虑也很多。为了分流读者,1989年举办过一次冬季书市,由于天冷,他们在北京图书馆的大厅内举办;考虑到为高校学生提供方便,他们改曾在离高校集中地比较近的首体停车场连办了4届;为缓和书市周边地区交通拥堵,又在地坛举办了一届。但是,改来改去,书市最终还是回到最初的发源地——能容纳1000个展位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文化宫当然有“人气”,而且书市一届比一届招人,今年连上海、浙江、辽宁的出版团体都来了。但文化宫也因此显得越发不堪重负,有人甚至提出保护古建筑、古树名木的问题。对此,祁玉岭说:“他们(市治安总队大型活动处)更关心这些问题,正准备解决书市上存在的问题。”至于采取什么措施,祁玉岭说,要等到研究制定方案出来,才能做出回答。

团市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浚也解释说,书市不比生活用品展,成本低,摊位费也低。他们曾考虑过在室内举办书市,但农展馆举办一次需90万元的租金,北京展览馆不但场租高,且北展路上不允许骑自行车。这对于面向普通老百姓的书市来说,是极不便利的。据说正规划在北城建一个展览区,但远水不解近渴,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况且,如果真的换了场所,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就要重新培养,百姓是不是认还是个问题。

看来,今年书市上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光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主办者的思索。书市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这是不能改的。但是,怎么实现这两条,关心书市、热爱书市的朋友,你们有什么高招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