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黄升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份难得的平和与温馨的氛围中,黄升民向我们讲述了他和他的广告学研究,“我本人最早是搞新闻的,做过5年的报社记者,然后来到北京广播学院学了4年的新闻采编,搞广告是1990年从日本回来以后的事。”说这话时,黄升民洋溢着一脸的惬意与轻松。可就是这“后来事”却使整个广告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波:他成了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国家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1998年经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目前,由黄升民领衔的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在以《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为代表的信息采集、消费者研究;以中国广告20年回顾与展望为代表的广告史研究;以媒介购买、媒介经营为代表的媒介产业经营研究三个方面站到学术前沿位置。在广告史方面,他率领手下一批人完成了《中国广告猛进史》,对中国广告20年的大事以及基本资料进行了初步梳理;还完成了《中国广告20年》20集电视系列片的制作,建立了中国广告、消费、媒介精英的基本数据库。另外,为了使中国好的广告作品延续保存下来,他完成了《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给学术界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和档案平台。
从1995年媒介产业化提出到如今研究成果初见端倪,黄升民主持参与了《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以及《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等多部著作。尤其是后一部,以其周密系统的研究方法,团队化合作的研究精神,以及理论与现实相回应、理论研究临近现实主体的实践风格,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一片赞誉。
黄升民是一个质朴、持重、踏实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人。在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术追求时,他说得极为真挚,“我希望像农民一样地耕作,无论种植水稻或者小麦,都让每一个人吃得饱,吃得好,为社会贡献出我的力量。”
谈到具体操作与学术的关系时黄升民一脸沉静与自信:“我是一个学者,学者的任务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有问题我们都会批评。”黄升民举了一个例子:国家税务总局曾经把今年的企业广告额度限制在2%以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学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说话。”结果这个数字被改到8%。
谈到未来,黄升民说,将会更加关注中国家庭、社会变化、数字电视经营模式研究、电视广告市场容量研究、城市广播频道研究。而即将实施的一个事关中国电影产业命运的课题是,以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和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刘继南牵头的“中国电影产业战略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