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荒林教授,在回答如何选择女性主义的研究立场时说:“理论实践能帮助我确认这种立场。”因此,对她而言,理论的探寻亦是生命本身的探寻。
荒林的女性主义立场不是自我封闭式的,而是一种面对本土经验,面对外来资源,面对当下女性群体真实的境遇的不断的敞开。为此,她于去年创办了《中国女性文化》,这是国内第一本女性文化研究专刊,该刊立足于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囊括了女性生存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我觉得,随着当代女性愈来愈深入地参与到政治、经济、传媒等诸多社会活动领域及权力机构,女性所关心的问题,也已远远超出了家庭、情感的狭隘范畴。所以,女性主义研究从文学论域拓展到文化论域,是必然趋势。在未来几十年,它也许会有更广阔的生命力。”荒林说。
今年,她与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光明教授合著的《两性对话》又被评为本年度畅销书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由两性作者合作,从性别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中女性处境、两性关系演变的对话体学术著作。荒林认为,两性间对话体学术探讨是她目前的一个研究尝试方向,双方在对话中谈及的性别视野、性别责任和性别关怀等范畴体认了性别潜文本碰撞的结果和成就,并在争论中达到共识。对话其实不是一种说话的方式,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的关注与发现。“我希望,两性对话的意义不在结论而在过程,这也算一种开放的立场吧。”
除了办刊、著书、主办或参加各种研讨会外,她还有更本职、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教学、科研。她所任教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已决定设置“女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点,而荒林也将快有她的第一批研究生了。这也意味着,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力争把我能做的做到,把我爱做的做好,这些都是我生命的追求。那么,就我作为一个女性的生命体而言,我成为‘我这样一位女性’,而不是男性,也不是‘那样一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