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湖 |
今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吸引人们注意的是四所名校名列其中,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和东北大学旧址,这些建筑大多数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高校历来以它的师资力量、学术水平显示自己的实力,但是如果融合了秀丽的湖光山色、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漫步其中移步易景,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学术环境融为一体,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将是多么的赏心悦目呀。事实上,近一两年,北京人已经将北大、清华作为节假日休闲、游览的去处之一。不少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参观北大,让儿童受大学文化氛围的熏陶,鼓励他们的向学之志。
北京大学校区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北京西郊著名的园林区的一部分,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其中勺园为明朝末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创建,至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而淑春园则位于现今的未名湖一带,是由清代的和坤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在其周围有恭亲王奕的朗润园、醇亲王的蔚秀园、惠亲王的鸣鹤园、庄静公主的镜春园。这些古园历经沧桑,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只有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尚能幸存,它们和翼然亭(校景亭)、75、76、79号宅院、未名湖畔之花神庙、石舫以及相当数量的古树,共同成为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一塔湖图”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湖是未名湖,塔是博雅塔。虽然博雅塔并非燕园古建筑中的一员,但是它古朴秀丽的造型为未名湖平添几分风采,也成为人们拍照留影时的必选景致了。这座塔建于1924年,当时在此位置打了一口深水井,为了供水,需要建造一座水塔。因为周围都被中国古典建筑所环绕,于是人们仿照通州燃灯塔建造了这座中国古塔式水塔。由于主要建造经费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因此被命名为“博雅塔”。近年来高校旅游逐渐成为热点,这其中既有高校本身科研实力的原因,北大湖光山色的秀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置身于未名湖畔,抬眼有西山远黛,低看水光潋滟。整个风貌既有如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大气,又不同于其宏丽;细微处如私人园林细腻传神,却开阔疏朗。据北大校园发展规划部的夏老师介绍,整体上燕园建筑群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融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对于这一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老师表示他们感到责任更加重了。面对有可能由此带来的更多的高校参观者,他们希望能配合其他部门,将北大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今天占地八十一万平方米的清华大学校园,是从几处清代皇家园林(清华园,近春园,长春园的一部分)的遗址发展而成的。园外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园内古迹林立,水清木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加上建校以来,人文荟萃,毓秀钟灵,更添了几分诗情画意。这次被列为首批高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清华园内的建筑就有:大礼堂,同方部,科学馆,清华学堂,大图书馆和体育馆。由于当年的清华是一所留美预科学校,设计师意欲建造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环境,而且美国设计师刚刚来到中国,还不熟悉中国的传统风格,因而这些建筑主要采西方古典风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在近代建筑史上是个里程碑,而且大多有丰富的人文背景,记取了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大礼堂坐落在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是一座罗马式与希腊式的混合建筑,园顶铜门,门前四根汉白玉大石柱,粗可二人合抱,高达两丈。建筑外表未加任何雕琢,弥显巍峨雄姿。大礼堂前面绿草茵茵,是清华学子读书、休闲的好去处。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建成于1920年3月。与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一起,同属校园内第二期建筑,合称“四大建筑”。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座位1200个。当时在国内高等学府中,是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并曾举行过多次反帝爱国运动。
位于大礼堂东南方的同方部,建成于1920年。是校园内首期建筑物之一,初建时作礼堂用,还曾长期作每年8月27日祭祀孔子的地方。1923年,学校成立德育指导部,此处便改为同方部,作为课外训育活动的场所。“同方”二字源于《礼记·礼行》中“儒有合志同方”句,意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时,校内师生曾在这里举行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出席并都发表了演说。
科学馆位于大礼堂西南方,与同方部遥相对应,建于1917年-1920年,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科学馆初期只是学校理科课程的试验场所,设备先进,馆内开辟有设备齐全的大小教室,声光热电全套的物理实验设备,以及测量、生物、化学实验设备。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等都曾在这里设帐讲学,并培养出如钱三强、王竹溪、钱伟长、林家翘这样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
耸立在大礼堂大草坪的东南方的一幢样式别致的二层楼房就是有名的清华学堂。清华学堂采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是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清华学堂曾用作学生宿舍,开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曾会聚在此),作过校领导机关所在地,后来成为清华建筑系的专用系馆。
位于大礼堂东北方的大图书馆,始建于1916年4月,建成于1919年3月。大门正额的题字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笔。馆内正厅壁上有施922级毕业时献给母校的喷水塔。清华图书馆是国内重要的图书馆之一。现藏书两百一十万册,订有三千一百多种外文报刊和二千五百多种中文报刊。
清华体育馆也是颇值称道的建筑之一。体育馆前馆建于1916-1919年,外表采用西方古典形式,馆前有陶立克式花岗岩柱廊。后馆建于1931-1932年,与前馆巧妙连接,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共约4000平方米。体育馆初建时,称“罗斯福纪念馆”,馆外柱廊内还曾嵌有“老罗斯福”的头像和纪念碑文。馆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在当时美国高等学校亦不多见。
文物保护是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服务的。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罗森教授就常常对学生说:“我在清华园里散步与你们在清华园里散步,反映在各自脑子里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保护清华的建筑,就是保护一种文化痕迹,保护人们心中对逝去岁月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