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纪的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都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和群体沟通的能力。不大会克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易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恰当的掌声大约会使他们的毛病加剧。那么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作家们是如何看的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在回顾青年时代的生活时并不回避自己的感情问题,甚至记录了当年曾经暗恋老师这样一个秘密,他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由爱和美组成的,不要为此而害羞。金波认为现在的孩子在关心别人这方面就做得很不够。学校应该在重视分数、升学率的问题的同时,同样注意如何和孩子交朋友。应该教给孩子分辨的能力,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现今孩子对待周围都很冷漠、缺乏激情,而做人首先是要做一个有感情的人。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影响很大,所以父母文化品位是很重要的,他们要懂得教育的特征和教育的方法,爱孩子要爱得比较理智,智慧,如果只是从物质方面去满足孩子,那在文化生活上就是欠缺的。家长在教育上容易走极端,一种是放纵型的,一种是束缚型的,这些都不好,有时候亲子图书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定的交流机会,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家长应该教孩子会爱,也就是如何用自己的爱去回报别人的爱,千万不要把一切都看得是理所应当的,一个自私的人是很难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的。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很重要,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
高洪波回顾了自己18岁参军,在军中的生活和年少时的创作激情,他看待今天的孩子并不认为现在的孩子的心灵冷漠了,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孩子缺乏与兄弟姐妹的沟通,不应片面地指责孩子冷漠,孩子是需要理解、关怀、沟通,他们的本性都是并不是冷漠的。
关于写作,束沛德认为,孩子写作的题材一定要是自己经历的、自己熟悉的、真正让自己感动的东西。少年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的写作习惯:例如一周记一次周记,一个月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是一种练笔,一种亲身感受,年底也可以对自己一年的成长、学习有一个回顾、总结。对于孩子而言,切身的文字,不会空洞,而会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虽然现在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比较多,但写信也是可以练笔的,所以要鼓励孩子没看的书要看,没动的笔要动。网络绝对不是可以代替一切的,对于孩子而言,不论他将来做什么工作,写作都是一个终生受用的技能。读书是受到启发有所收获的过程,而写作则可以使孩子勤于读书、练笔、思考。现代的媒体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们被现在很多时尚的传媒所吸引,但书本的力量和魅力是其它媒体所不能取代的,书本中的营养取之不尽,书本给孩子们带来的效应是不同凡响的。
梅子涵的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当他忆起当年在农村生活的一些感动、一些寂寞,那些18岁时对文字、文学故事的向往,那种没有利益驱动、幼稚而真实的文字,便有了《浪漫简历》一书。他认为,写一些与自己年龄经历并不相符的东西,他们的写作应该是自己的兴趣,这就是说孩子的心态要平稳,作品是一种诗意的涌发,对生活要有所感动,这才是比较正常的创作;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仅是一种外在的煽动或特殊的利益心态驱使,把写作作为成人世界炒作热点,那是不可取的。
葛翠琳认为有些童真的东西是可以和现在的孩子引起共鸣的,有很多感情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沟通。比如在书中洋溢的浓厚的爱国之情,对自己的祖国、民族振兴的强烈感情,历史是不会隔断的,让现在的孩子体会父辈的感情是很重要的。谈到少年儿童的写作,葛翠琳老师认为孩子写东西应该从他们自己的视角选取素材,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真诚,师生、朋友、同学之间都应该是有真挚的情感,在他们的文章中应该体现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篇幅可短可长,要顺其自然,鼓励是适当的,要让孩子会表现自己的气质,要有得写、愿意写,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让孩子们写作并不是要他们过早地追求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感受、经历、收获,这些才是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也是她的《十八个美梦》所描述的。
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21世纪孩子更需要一些高品位的东西。快餐式的教育导致孩子在阅读、审美等方面得到的知识都十分缺乏。以前一些学校的文学社团会定期推荐一些书籍,而参加社团的孩子明显比一般孩子更喜欢阅读纯文学的作品。但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这方面做的似乎比较薄弱,其实更多培养孩子阅读纯文学作品是必要的。文学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从散文到诗歌,孩子们都可以尝试,而且事实上每个孩子最早都是一个诗人,要学会让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境。在经过这些实践和积累后再进行创作,就会比较纯熟一些。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真正属于少年儿童文学的范畴呢?张之路说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题材、体裁一定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写作时间应该安排得当。总体来说写作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还是有好处的,但这不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作家的天赋,现在很多媒体的诱导,孩子写作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这是危险的。成年人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给孩子正确、健康的指点。有些话题是不属于我们所提倡的儿童文学的范畴,如成人世界的阴谋、色情、暴力、权力斗争等等,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题材偏离了这些,写得好与不好,都不是儿童文学,不是儿童写的文学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阅读应该是有利于孩子和大人成长的,我们的媒体应该从好的方面引导孩子。虽然时代是变化、发展的,但有些东西是相对永恒的,比如童真、童趣、人情世故。阅读是不可取代的,孩子们会从读书看报中锻炼思考、陶冶性格,同时也是一种娱乐。
由此可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分辨力至关重要。著名少年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现在的孩子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比如一些来自国外暴力漫画和动画,太多的受伤、死亡、流血的场面。孩子看多了就会接受这些负面教育,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事实上对孩子教育应该多提倡一些美丽的、亮色的东西,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让他们一开始就成为一颗健康的种子。应该让孩子们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对于孩子们而言,要有一个分辨能力,懂得艺术的实质,知道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无趣的,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有害的。
这些作家不仅是儿童文学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些卓越的儿童教育家,他们在回顾、记述了自己的青少年生活后,也谈了对现今孩子的教育状态、文学水平的看法。也许他们生长的年代、环境和现在的孩子都有了很大的差异。是的,这是一个网络和快餐的文明时代,他们所记叙的东西和现在有巨大的隔膜,可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看那些过去的影子,给我们带来的是不一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