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以下用□代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强调一下,我们绝不能把生产力的问题仅仅局限于经济当中进行讨论。生产力确实对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的影响,但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出现,它在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还要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甚至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这个巨大的有机体发生深刻的变化。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判断哪一种生产力成为某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不仅要从社会生产的技术层面上加以考察,而且要从它对整个社会能否发生深刻而全面的革命性影响来加以考察。
■:您说先进生产力能对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个好理解。但说先进生产力能改变人类的生存或生活的方式,这怎么理解呢?
□:我们可以拿19世纪末开始的电力、电气的普及来说明这一点。如果说18世纪世界的先进生产力是蒸汽以及和蒸汽相联系的机械,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就被电力和电气所取代。我们看到,由蒸汽到电力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电对于人类的影响要远远超过18世纪的蒸汽。这是因为蒸汽革命主要还是一场动力革命,而电不仅仅是一种比蒸汽在动力方面强大很多倍的动力源,而且同时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普照光”,可以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没有电,它从结构和功能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恩格斯晚年同样以兴奋的心情谈到他所看见的远距离输电的模型,认为如果远距离输电能够实现,那将成为消灭城乡差别的巨大杠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非常重视先进生产力的,他们之所以重视先进生产力,是因为先进生产力能对社会生活、人类生活发生巨大的革命性影响。
■:而世界今天的先进生产力已经不像18世纪蒸汽和19世纪电力那样单一和简单,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和看待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非常重视生产力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对生产力理论特别是对生产力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却非常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也不能适应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我在这里想大声疾呼,应该大力加强对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而在我看来,生产力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只有把这块基石打牢、打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发展、取得突破,结出硕果。也才能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种种问题。
■:那您认为,究竟什么是21世纪的先进生产力呢?
□:我认为,如果按照第一要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根本性突破,第二要使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第三要对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这几个条件来加以判断和衡量,那么当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群毫无争议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或者说,信息技术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的制高点,是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普照光。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在使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质变或飞跃,正在使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生根本的变革和改造,就像当年蒸汽和电力革命曾经使它们以前的传统生产力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和改造一样。
■:您能不能具体说说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1世纪的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首先是因为这种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技术所没有的全新的特点。人们对21世纪信息技术还在认识的过程中,它具有全新的特点,其特点我看至少有三个,即智能性、交往性和虚拟性。因此,它在质上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21世纪信息技术的本质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由于这两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思维、交往等等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即数字化的平台和网络化的平台,就像当年电灯、电话曾经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样。现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化平台的出现,是一个更新、更高、更大的平台。人类正在跃迁到这个21世纪的新的平台上,站在这个平台上往下看,其他平台都是原始的、落后的平台。打个比方来说,就像人类当年由蒸汽平台跃迁到电气平台上,才发现原来的世界是个没有光明的黑暗的世界,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进入了光明的世界,电话给人类带来了遥远空间以外的信息,使人类进入了交往的世界。但如果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往下看电气的平台,这会发现,那个平台是非常原始的、简单的、不足的。每个平台都是不同的世界。就像人类当年不能满足煤油灯、煤气灯而拒绝电灯一样,现在我们也不能满足电灯、电话而拒绝信息化、网络化。
■:是不是可以说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进行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现在的经济全球化、政府电子化、文化网络化等等都同21世纪的先进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出现有紧密的联系?
□:是这样。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生产力的出现,首先给当代生产力系统、产业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因为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大机器,而是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但是IT产业不是孤立的几个部门,而是要牵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使生产力跃迁到一个新的平台上,也就是用信息化改造全部传统工业,使工业社会发展成为信息社会。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改变,促使整个经济活动系统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是生产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等等。最后,信息化、网络化使全球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的人类会发现,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物质世界当中,同时也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数字的、网络的世界当中,即出现了一个人创造的、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机器(电脑)平台、网络平台,它和物质世界一样同样是真实存在的,并对物质世界发生巨大的反作用。当年西方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世界3”的概念,认为除了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以外还有文化的世界(如图书等等)这是“客观精神”世界即“世界3”。现在看来,这个概括不够了。新世纪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是比普波尔的“世界3”更有魅力、更有作用、更新更美的世界。
■:那我们怎样才能跃迁到这个平台,进入这个世界呢?
□:这就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问题。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由前工业社会跨入到信息社会,完成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问题。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以及其他讲话里一再讲的,我们要有世界眼光、时代眼光。我国的改革发展是在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前工业社会中起步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随着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及社会的信息化。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不是在缩小,而是会进一步拉大。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事实。反过来,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艰苦和长期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使我国跃迁到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平台上,从而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几代人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请发E-mail:wjlsh@163bj.com或yushaw@hotmai.com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