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书的所有权

2002-0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谢其章 我有话说
为了表明一本书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我们的传统作法是盖一枚藏书章,或写自己的名字,西方人的作法是在书的“封二”粘上一枚藏书票。久而久之,藏书票成了书斋宠物,演化为书案上的“漂亮小玩艺儿”,专门有爱好者痴迷地什袭庋藏,藏书票原本的属性却慢慢被淡化,甚至纯粹是一项收藏活动了。国外有专门的“藏书票协会”,入会的门槛是你必须拥有“一万枚以上”的珍贵藏书票。藏书票原本就是洋玩艺儿,在那边拥有十万八万枚的集藏者不新鲜。在我们这里,藏书票的历史很年青,尚不足百年,属于“小众收藏品”,玩的出名的数来数去只是叶灵凤,宋春舫,李桦,唐英伟那么几位,而系统的介绍藏书票,在三十年代启蒙阶段,也只有叶灵凤的那三四篇文章。近十数年来藏书票比较“热”了,也终于有了一本《中国藏书票史略》(李允经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可真正玩出名堂且不断推出藏书票专著的却只有台湾的书票收藏家——吴兴文,一人而已。这不,三联书店近日出版了他的新书《我的藏书票之旅》,还是“插图珍藏本”,印制之精雅,一落掌,便生“惊艳”之叹,我们的书籍,越印越漂亮了!

吴兴文原来是收藏三十年代文学书籍的,后来觉悟到自己无论如何也超不过这方面的收藏大家——秦贤次(台湾藏书家),只好掉转船头,另辟集藏方向,于八十年代初开始主攻藏书票。二十年辛苦不寻常,果真搞出了成绩。先后出版了《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藏书票世界》,这次最新推出的《我的藏书票之旅》,是第四本,也是在内地出版的第二本。人家个人二十年超越了我们七八十年,能不汗颜?

收藏,说到底,是纯私人化的行为。藏书票标志着“一本书的所有权”,更是自私的不得了,所以“个性化”的写作在收藏领域,比老是“普及性”的写作,比老是如数“公器”之珍的写作,要有意思的多!“八股气”也要少了许多。董桥也是书票收藏大家,是英国藏书票协会的会员,所藏当然丰富,《万象》杂志上他的专栏“书房夜景”,每文必配一张藏书票。董桥说过:“文物收藏,鉴赏和研究是孤独而不寂寞的游戏。孤独,说的是非常个人的文化生活:一得之愚,偶得之趣,都不足为同道说,说了同道也未必有分享的气度;集藏之家天生是酸葡萄家。不寂寞,说的是自得其乐和自以为是的偏心:自家的藏品都是稀世珍品,越看越好,人家说不真是人家浅薄。”

吴兴文的新书称得上“图文并茂”,此类书容易图文失衡,偏向一方,这本不是,图是彩色,直逼原物;文是一篇篇精妙的“书话”小品,给了你乐趣又给了你知识,更透露了一些书票的来源,“偶得之趣”公之于众,实在是此类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道佐料。当然一枚书票要卖到一百多美元甚至更贵,非痴迷到底又小有财力者,是不敢做非份之想的。集藏,到了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没有金钱支持,进退两难,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吴兴文甚至上网上去竞拍藏品,一般爱好者更做不到了。为了配合新书发行,除了座谈会,吴兴文此次还在三联书店展出了他的珍藏,真有精品呀,十七世纪的东西都有,要知道藏书票才几百年的历史呢。吴兴文的藏品中甚至有一枚希特勒的藏书票,是在网上竞拍来的,成交价101美元,再加5美元运费。

书中有一篇《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是讲“关祖章藏书”票的,十来年前吴兴文在北京琉璃厂旧书店“淘”到此票,经过考证,把中国人最早使用藏书票的历史从三十年代往前推到了一十年代。此次旧文重刊,吴兴文又加上了二条对“票主”关祖章的考据,又叫我们汗颜了一次。一个收藏者,纯粹地埋首搜集与鉴赏,一点东西也不写,使藏品变成“呆账”,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独乐岂如众乐? (《我的藏书票之旅》(插图珍藏本),吴兴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