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李潘采访作家刘震云,该期《读书时间》的题目叫“刘震云:一腔废话”,谈的是刘震云发表于2001年第5期《大家》并由某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一腔废话》。我和《大家》的关系不错,他们一直赠阅杂志给我,我当然看到了刘震云的那篇小说,并为他的新突破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是个小说写作者,于是我就抱着很大的兴趣听刘震云对李潘说话,他说的很好,是一个用自己的哲学颠覆着现实存在的小说家。但是在看节目的过程中,我隐隐觉得刘震云的话说得有点“不痛快”,仿佛被什么东西阻碍了思路。开始我以为是小说家的臆想所致,后来一直作倾听与思考状的主持人李潘突然对刘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跟你谈写作挺累的,我们还是说点家常的吧。”我不知道当时刘震云的感觉如何,我是猛地觉得费了这么半天劲对这个主持人说的话原来全是“一腔废话”啊。他们在电视里开始谈家常,我却有点看不进去了,明白了不是刘震云的问题,是主持人的提问(尤其插话)有问题,看来李潘对文学只是一知半解呀。尤其到最后,刘震云无话可说了,问道:完了吗?李潘笑笑反问:你不觉得我们今天说的也是“一腔废话”吗?李潘的意思很明显,她是想往这次节目的题目上靠,但刘震云愣了一下,他的思想虽然是“不如不说”,但对主持人这样硬生生的牵强附会还是没有思想准备,看来李潘并非真正地读懂了《一腔废话》,而是拿着评论家们的现成见解在这里表演啊。由此我悟出一个事儿来:以前《读书时间》介绍的那些书,有科学的有艺术的,并不是主持人什么都懂的,而是像我这样的观众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并不是哪个学科都精通,但那个门类的专家看电视时,一定也像我看到本期节目时一样如鲠在喉吧。看来李潘每次做节目之前只是像学生临考前一样准备点现成资料临阵磨磨枪,弄个不快也光啊。接下来我真的相信了《大家》请李潘当评委并不是因为她懂文学,而是借央视的名牌节目炒作。其实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这个怀疑就在我心中了,因为我也是《大家》的作者,知道主编李巍是个很善于策划、非常敢想敢做的人,但我迷信于“读书”这两个字,没敢对李潘真正的质疑。而今,我指出我对李潘的不信任,是出于对文学的责任,也是出于一个写作者的使命感。但我要声明,我质疑的不仅仅是李潘,而是《读书时间》的性质。民间有句话叫做“样样精通样样稀松”,让主持人硬着头皮和各个门类的专家对话,这样班门弄斧对节目的质量当然有影响。我觉得《读书时间》应该按照主持人个人精通专业的不同把他们分开,让每个人专门主持一个门类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才不至于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