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丹白露宫 |
那一日坐804路汽车,行至翠宫饭店附近,正打盹的我懒洋洋的移目窗外,忽然间见到路边一家装饰得并不豪华的茶艺馆,名字叫做“晴耕雨读”,立即,眼前为之一亮,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气息向我扑面而来,困意顿消。好别致的名字!好诗意的名字!在心头,我将它默读了好几遍,一路上都在玩味。在这繁闹喧嚣的都市里,这个茶艺馆的名字,给我带来了片刻恬静而清新的感受,送给我一份好心情。
为什么眼前会突然一亮,感受到清新和恬静呢?为什么会有像清澈的小溪在心间流过一样的感觉,拥有了一份好心情呢?
我想,原因可能在于,在嘈杂的市井之中,“晴耕雨读”为我制造了一个渴望中的幻像,这个幻像具有田园诗般的意境,将喧嚣的市井暂时地隔离开来。
在都市的浓墨重彩中,“晴耕雨读”是简单的水墨,惟其简单,才更亲切、自然。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应该说,这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方式,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晴耕雨读”不像“进亦难,退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样消极悲观,而是在动静相宜之中,为精神漂泊者标示出了精神家园的大致方位。
既然“晴耕雨读”感动了我,我想,它可能也会感染很多人。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一种生活得很累的感觉,有时甚至怀疑起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晴耕雨读”抓住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意欲以高致的诗意为这部分人进行精神上的按摩、安慰和治疗,使这部分人重新捕捉到信心与希望。也许,由此就会使人的生活温暖而丰富起来,使人的生命高贵而光明起来。因此,作为一家小小的茶艺馆,招牌中的几个寻常汉字,又实在是承担着不凡的使命,像是书橱,不过,它不在书房中,而在大街上。
中国人善于给美好的理想和事物起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名字,而且也愿意将贴切别致的名字送给别的国家的优美景致,不过,在为异域的优美景致命名的时候,已经使之“物皆著我之色彩”了。
从巴黎市区向东南方向驱车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特别是闻名中国的“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
枫丹白露最早以森林和泉水著称,是皇家狩猎之所。12世纪,皇室在这里兴建城堡,后继者不断修缮和扩大,成为皇家的行宫。宫殿里藏有丰富的艺术品,其中还有一个中国宫。但枫丹白露宫比起凡尔赛宫来,规模要小得多,这里最著名的仍是森林。2500多公顷的橡树、枫树以及白桦树,遮天蔽日,秋日来临之际,枫树的叶子尽染为红,晨起之时,鲜红的枫叶上铺上了一层薄露,因此被深受此景感染的中国学人名之为“枫丹白露”。如此,一处法国的园林宫殿便染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浓浓色彩。
有人说,这个贴切而浪漫,韵致极高的名字,是当年留法的中国学生给起的;也有人说是曾经为一些地方起了动听名字的诗人徐志摩起的。不管怎样,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中国人起的。
如此富有意境的名字,不能用惯常所说的“不错”来衡量,如果在枫丹白露具体的环境中对之细细体会,你会觉得这个名字简直是“好得没法说”!因此,我每每这样想,法国人虽然在物质意义上拥有了“枫丹白露”的一切,但在精神上,特别是在称谓所具体指向的层面上——意境,及由意境引申出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和人生哲学上,中国人是这里真正的理解者与拥有者。北京现在有不少新建的别墅和小区,往往愿意借鉴或借用“枫丹白露”的含义,出现了不少能让人回想起“枫丹白露”这个典雅名称的称谓,可见,当年的中国人既是以自己的直觉与悟性,又是以自己精神中的文化沉积来精心而准确地为之命名的。时至今日,这凝聚并延续下来的精神基因,仍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显示出中国人在文化与精神传统上的一脉相承。
除了作为皇室的行宫,历史上,“枫丹白露”还与一个重要人物——拿破仑有关,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这里曾是拿破仑的皇宫。
电影《拿破仑情史》讲述的是拿破仑与黛丝蕾和约瑟芬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其中的不少情节,表现的就是发生在枫丹白露宫中的故事。
1812年,拿破仑以50万重兵攻打俄罗斯,结果大败。又经莱比锡战役失利,拿破仑陷入绝境。1814年,联军再度大举进攻法国,巴黎沦陷,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签署了退位诏,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一年后,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了巴黎,重新登基,战火被再一次重新燃起。百日后,由于欧洲各国联军重新组成的反法同盟在滑铁卢使拿破仑全军覆没,拿破仑再次退位,从枫丹白露被永远地放逐到圣爱伦岛,直至死去。
拿破仑身上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野性,这种野性流淌出冲天的自信,洋溢着无穷的激情,凝聚着顽强的意志,并时时闪烁着聪明睿智。凭借着这种野性,拿破仑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历史上的巨人,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崇拜的偶像。
拥有差不多整个的欧洲,拿破仑独独偏爱枫丹白露这一隅土地。得意时从这里出发叱吒整个欧洲,失意时从这里出发走向流放,这里既是他生命的转折点,也是他精神的家园。
拿破仑之所以愿意住在这里,大概与这里的古朴、野性和原始的气息,没有像凡尔赛宫花园那样经过精心地修剪过有关。用他剧中的台词讲,是因为:“这里的花园很美,有绿树,有迷人的小屋子,湖里还有黑白天鹅,这一切都很吸引人。”这是不是也具有一股“晴耕雨读”的味道呢?经过精心修剪,草坪和树木都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凡尔赛宫,总给我一种龚自珍笔下的“病梅”,亦或是窗台上、案几前盆养水仙的感觉。
野性与自然的枫丹白露,也唤起了画家们的美好感受。19世纪30年代起,在枫丹白露附近的小山村,画家们如罗梭、米勒、柯罗等纷至沓来。这里没有残酷的政治角逐,没有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没有城市里浑浊的喧哗与骚动,没有金钱贪欲的肮脏腥臭,洋溢于他们胸中着的只是与天地为一的感受与豪情。
流水潺潺、古木荒天,浓荫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旖旎芳醇,注重细微感受的画家们,在“枫丹白露”找到了各自不同的生命中共享的频道,拥有了共同的灯盏。遵从天性,追求灵魂的纯净,意欲从僵化与绝望中找到出路与希望的画家们,面对这里写不尽、画不完的自然与现实,秉笔直书,于是,一幅幅流淌着生命汁液的自然风情、农村风俗画,成为一幅幅不需要言语翻译的高华绝美的艺术精品。
拿破仑去世十几年后,“枫丹白露”又成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画派的诞生地。
翻开巴比松画派的作品,目光中滑过的一幅幅画作,无不跳动着生命的节奏和韵律,土地、草野、橡树、溪水、森林、沼泽、村庄、牛羊、农夫、农妇……苍凉、粗犷、质朴,遒劲有力,意境深邃。这是画家们用生命织就的锦囊,这种大气的风格仿佛久违了一般,一种回归故里的亲切感,一股融进自然的喜悦感,将我的浑身浸透。
“诗心传万物,意境足千秋”。文化,有时就像“晴耕雨读”与“枫丹白露”这么几个汉字的巧妙组合,既崇高深奥、虚无飘渺,又实在具体、寰宇公认。以几个寻常汉字,营造出不寻常的境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文化的力量。
中国文字、中国文化是极可爱与极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