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进出口

2002-04-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体坛周报》近日有个妙论:“出口姚明”。主要观点是:如果姚明能够加盟NBA,打到三十八九岁,其实际收入将在1.8亿美元左右。出口姚明大约相当于出口以下任何一类产品:大米102万吨;蔬菜53万吨;水果42万吨;钢材46万吨;电视机239万台;原油98万吨;丝绸6489万米;汽车2.1万辆;自行车630万辆,以及2001年全国生物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1.1倍。另外,姚明的收入大约相当于6万名工人一年生产的工业增加值;20万名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业增加值;若用于投资、消费,则可创造5万多个就业机会。所以,“出口”姚明对中国篮球和中国对外贸易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难为作者把这笔经济账算得清清楚楚。一般人看来,体育明星虽然动辄几千万美元的转会费,不管篮球、足球还是高尔夫,都能找得出一大帮天价年收入的运动员,但在中国还真少有人把他们和国计民生联系起来。或许因为体育产业目前并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或许因为体育产业的收入来源比较复杂,很难核算;也或许因为竞技体育本身只具备象征意义,体育产业的运作和体育本身关系不大,因此看到把一个篮球运动员跟进出口贸易进行比较,颇让人吃惊。不过如果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看,沿用“出口”姚明的说法,人才进出口在今天的国际社会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需要进口大量的国外专业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对这些人才而言,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他们,而他们的加盟,也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创造看得见的效益。凡是能够自由进出口的人才,一般都是能够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利的。根据人往高处走的道理,目前的中国还不太容易吸引到顶尖的国际人才,所以基本上属于一个人才“出口国”。可惜这并不一定像“出口姚明”的作者所说那样是一件好事。

NBA应该是运作得最为成功的体育联盟之一,2001年度所带来的相关经济增长就达60多亿美元,为了使这个组织能够持续的发展,网罗世界篮坛的顶尖选手便成为NBA管理层的一个重要任务。王治郅是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篮球运动员,巴特尔是第2个,姚明也许会成为第3个,但据说姚明最有发展潜力,磨练后有可能成为未来NBA最好的中锋。以后也许还会有第4个第5个,换句话来说,“进口”王治郅、巴特尔、姚明等对NBA开拓中国市场将带来莫大的助益,本身就属于NBA的业务经营范围。美国体育产业的收入甚至超过了汽车业,这与他们全球化的经营思路是密不可分的。开个玩笑的话,姚明身高2.23米,体重108公斤,既不需要运油船,也用不着集装箱,顶多一张头等舱的机票就可以“出口”,光运费就省了好几十万美元,对美国人来说,何乐而不为。

作者虚拟测算出来的1.8亿美元固然是NBA联盟将要支付给姚明的工资,但买单的实际上还是中国的市场,这笔钱的消费去向目前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怎么算计也不能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当然,姚明如果能够去NBA打球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中国的体育界来说也是一个骄傲,当年的乒乓外交是体育在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一笔,今天的中国球员的出国自然也能够起到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影响力的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送出去其实并不难,只要有实力,能够为人所用,自然会有买家主动找上门来。请进来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整体环境的改善,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足球、篮球一直是中国体育的弱项,好不容易有了球员被国外的俱乐部认可,便整天都在炒作“留洋”的事迹。其实足球、篮球同其他领域并无两样。我们津津乐道人才“出口”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中国一百多年来一直在“出口”人才,但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大量地“进口”人才。做一个人才“出口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这就像穷汉嫁女一样,未必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