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本书,一幅幅老照片将我们引进历史的场景,远去了的“鼓角争鸣”又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然而作为史学工作者,我更注意该书的史料价值。
古人用来形容积书盈侧、藏书丰富的“左图右史”成语,到了史学家那里就变成了编著图书的一种形式,即在文字记载以外,再附上图籍。还有史学家还将史料分为书报、文件、实物三大类,在实物类史料中,则赫然列着“照相和绘画”。这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照片的史料价值。照片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手资料,它的来源就是历史事实本身,所以,照片的存史功能是无可替代的,一些好照片的史料价值之高,常常为其他形式的史料所不及。
《辛亥革命大写真》可谓集辛亥革命“老照片”之大成的一部皇皇巨著,收录之全令人叹为观止。编辑人员不仅倾本馆所有,将家藏珍品和盘托出,而且长途跋涉,东至福建,西至四川,南到云南,北到北京,广泛搜集各地历史照片,并实地拍摄了一些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许多文博单位和有关个人也将自己的珍藏贡献出来,共襄盛举。编辑人员在所掌握的大量照片中精心挑选了3800多帧,分类编排,为了每张照片的说明文字不致出错,他们用放大镜来鉴别照片的细部,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因此,这些照片对文献记载的史实或作了补充,或作了诠释,或作了纠正,充分显示了历史照片的史料价值。
该书以成百上千的照片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使我们看到了以前只在文字上读到过的一些事物、人物的庐山真面目,也使从前没有弄得十分清楚的史实得以澄清。如,共进会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重要革命团体,但关于它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对它的专题研究也不多,所以共进会的许多内幕并不清楚。该书收录了秘密时期共进会所制公章的全部印谱,有军政府之印、大都督之印、全权员之印、军政府所属八部(总理部、参议部、内务部、外务部、调查部、理财部、纠察部、交通部)部长之章、总部六司(司勋、司书、司刑、司教、司礼、司令)之章,使我们得以知道共进会对革命后政权建设的具体设想。拿这些设想与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关于军政府政权设计方案加以对照,就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共进会与同盟会之间的微妙关系。书中还将湖北军政府各个部门的长官和办公地点的照片一一胪列,使我们对这些机构的设置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如果将共进会的前述设想与鄂军都督府的这种实际组织情况相对照,则又可以清楚地看到共进会在各派势力联合组建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以多幅照片在最大限度上复原了阳夏保卫战、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等大规模战争场面,使我们对革命战争的轰烈、残酷和悲壮有了直接的感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亦有40多人的照片得以收录,使人们终于能够一睹参与“惊天地,泣鬼神”壮举的诸多烈士生前的风采。又如,1912年1月16日革命党人暗杀袁世凯事件,从前各种文献记载出入很大,书中反映此事件的8张新闻照片和参与炸袁的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三烈士的小影,使我们对于炸袁的地点、炸弹炸坏的街头设施(自来水护箱)、事件发生后军警断绝交通搜捕党人的情形了解得比较清楚,对三位烈士的相貌也有了认识。再如,笔者曾见到一位民间收藏家收藏的两份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布告,根据其内容,怀疑这些所谓文物是赝品。证诸《辛亥革命大写真》中同一时期各地革命军布告、文件的照片,可知这两份布告落款时间均署“辛亥年”某月某日是一大破绽,因为该书所收录的湘军都督的照会、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岁羽的委札、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剪辫告示、浙省都督的告示、江浙联军总司令长徐绍桢的照会、大汉四川军政府民政部的通告、北军大都督王金铭的布告等,无一不是使用的黄帝纪年。这一实例说明,不论是文献史料中不实的记载,还是实物史料中的假古董,在真实的历史照片面前无所遁逃。
诸如此类的照片在书中俯拾即是,3800幅照片连缀成了一部直观的、形象的、可信的辛亥革命史。所以说,《辛亥革命大写真》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