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因为詹小洪跟随自己长达7年兼职编辑《改革》杂志,对詹小洪的编辑能力十分了解,“像他这样资深的经济学编辑,国内不多见”。吴教授如此高的评价,所言不虚,经詹小洪之手编选在《经济研究》发表的论文有3篇获过代表国内经济学最高水平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詹小洪不满足于仅当一个操红笔修改稿件的编辑匠,他认为一个现代编辑的真正能力体现在创意上。这两年他一不小心,和山东人民出版社一起,折腾出一个红红火火的《经济学家茶座》,在北京几家大型学术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经常能名列前茅。他对办刊有自己鲜明的理念:如果把经济学期刊市场比作一台春节晚会,《经济研究》、《财经》等杂志就好比是阳春白雪的芭蕾舞、美声唱法、交响乐,是晚会的主角,而《经济学家茶座》就是小品、相声,是晚会的配角。但配角并不是可有可无,扮演得好,有可能“喧宾夺主”。事实上,《茶座》现在已出到第8辑,喜欢《茶座》的学者和读者已是越来越多。
詹小洪1956年生于江西抚州一个书香门第。他下过乡,做过木匠,1983年从山东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师从著名的经济史学者吴承明。当年扎实的学术训练,使他日后才能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编辑学术杂志而游刃有余。从1986年至今,他先后参与编辑或主编过7种风格各异的经济学刊物,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审、国内权威的学术期刊《经济研究》副主编,近年热销的杂志书《经济学家茶座》的执行主编。
作为一个称职的编辑,詹小洪为每辑《茶座》策划组约的文章总为学界同仁拍案叫绝。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作者,在他主编过的经济学刊物中,造就过的经济学家怕是不小的数字。《茶座》上的作者更是右手能写论文,左手能写经济学随笔的高手,才问世两年的《茶座》几乎将华文世界中擅长于写经济学散文的学者一网打尽。因为对经济学愈来愈盛的泛数学化倾向感到困惑,常担忧一些堆满模型、公式的论文会赶跑读者,使大众对经济学产生恐惧,这使得他更欣赏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写科普文章,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化,《经济学家茶座》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茶座》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就是因为这些中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茶座》中将那些在经济学书中用公式和图形讲述的原理用生动的事例和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举重若轻的风格,成就了《茶座》的趣味性、权威性,还有信息量和历史感。詹小洪特别强调厚重的历史感使《茶座》为经济学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那《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博览会》、《抗战时期的经济战》等文章,不知让多少读者心中生出历史喟叹。
詹小洪本人编辑之余还在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队伍,经济学人的生存状况。说起经济学界的种种情况,他是如数家珍,对经济学圈内的风云人物,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他们出身的校门、师门,举出他们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经济学界的趣闻佚事、论坛掌故都装在了他的肚子里,他撰写的《北京经济学论坛扫描》、《京城十类经济学人》、《中国经济学家不是研究马尾巴功能的》、《人文社会科学:各领风骚三、五年》等文章在国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圈内学人称他为经济学界的“地保”,他却自嘲是经济学界的边缘人,办边缘刊物,写边缘文章。读者喜欢他轻松活泼的文字,常有报刊约他写专栏,但他自己似乎更满足于当一个职业编辑人。詹小洪常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经济学界不缺一个二、三流的学者,但绝对不可少他这个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