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讴歌监狱警察 拯救失落灵魂

2002-05-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司法部和解放军出版社的共同组织策划下,孙晶岩、李忠效、王霞、谢学枫四位作家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对中国的女子监狱、普通监狱和少管所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日前《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

该丛书分为三本,分别由孙晶岩的《重绽芬芳——中国女子监狱纪实》,李忠效的《再生之地——中国普通监狱纪实》,王霞、谢学枫的《走向新岸——中国未成年犯管教所纪实》组成。

四位作家走访了全国数十座监狱,采访了一大批工作在第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也采访了各种类型的服刑人员。他们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监狱人民警察“化腐朽为神奇”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

最近,司法部和解放军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座谈会,司法部、中国作家协会、解放军出版社和各大新闻媒体的领导、著名评论家、作家、记者及各省监狱管理局的代表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对这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歌颂监狱人民警察的一套好书

□司法部副部长 范方平

提起监狱,人们知道它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再进一步说监狱,便没有多少人可以讲述翔实。许多人对监狱的了解,是听人描摹的,是文艺作品给予的,因此难免支离破碎,难免揉进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不会走进监狱,但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不为监狱——这个国家机器的存在,而对监狱发生兴趣。在司法部监狱局和解放军出版社的共同策划下,本丛书的作者正是带着这种兴趣,走进了监狱,走访了数十座监狱,采访了一大批工作在监狱第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也采访了各种类型的服刑人员。他们的笔触,代表了大多数感兴趣的人们的视点,真实地再现了监狱人民警察“化腐朽为神奇”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丛书以《再生之地》、《重绽芬芳》、《走向新岸》为名,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普通监狱、女子监狱、少年犯管教所改造罪犯的真实状况。四位军旅作家,都是颇有知名度的作家,都曾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四位作家严肃的创作态度,表现在他们悉心的探索,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对历史、政策、法律进行学习,向专家、学者、实践者求教;还表现在他们落笔的文字,达到了语言生动,叙事准确,人物活泼,点染适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歌颂党和政府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和监狱人民警察的报告文学丛书。

马卡连柯式的教育诗篇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张炯

监狱是国家的重要专政机构之一。人们想起来就会认为它是犯罪分子的牢笼,是使他们失去自由的可怕的处所。但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监狱更多是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的场所,是使罪犯重新做人的特殊的学校。在这里,罪犯不仅得到严格的管理,还得到爱心,得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深切关怀和爱护,得到劳动的教养和职业的训练,乃至得到法制的教育、道德的熏陶和各方面知识的提高。《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通过作者广泛的采访,以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为广大的国内外的读者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监狱的多重性的真实本质。作者用蘸满激情的文学笔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犯罪分子的犯罪历程和他们受到改造、教育的心路历程,也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全心全意地献身监狱工作,对罪犯充满爱心,无私无畏地为帮助犯罪分子重新做人而呕心沥血的狱政人员的感人形象。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认识意义和思想教育意义,堪称是马卡连柯式的教育的诗篇,同时它也具有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术参照的意义。

我读着这样的作品,首先为那么多犯罪分子形形色色的犯罪历程所震撼!他们中有少年犯,还有成年的女性和男性罪犯。有的偷窃、抢劫,有的贪污、受贿,有的强奸、卖淫,有的贩毒、吸毒,有的杀人、放火,其罪行真是光怪陆离,叫人惊心动魄!固然,自古至今所有的国家都有人犯罪。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有过一个时期犯罪率比较低,少年犯罪率更低。犯罪固然有罪犯本身主观上的原因,但不能否认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也就反映出多种社会意识形态。贫富的悬殊、家庭的瓦解、道德的堕落、坏人的引诱、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等等都会诱发犯罪。读着这样的书,我深切感到,监狱固然对改造和教育犯罪分子很重要,但要治理犯罪问题,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要消除犯罪的社会原因,要加强人们的法制和道德的教育,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有关教育。这方面,我尤其加深了对文学艺术界的责任的认识。虽然,罪犯的产生大多不能由文学艺术界负责。但许多实例表明,不少犯罪分子正是由于从文艺作品中接触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接触到性淫乱和暴力行为而走向犯罪的。文学艺术历来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和优美,更有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感,也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败坏,使人们走向堕落。我很高兴地看到书中描写狱政人员曾通过开展有益的文学艺术活动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犯罪分子受到教育、受到情感的升华。我想,这同样帮助我们认识到在消除社会犯罪方面文学艺术工作者自身的责任。

来自大墙内的文学传奇

□中国作协创研部、著名评论家 李炳银

这是一套有关中国监狱的书,内容涉及到狱警和囚徒。一方是代表政府对犯罪分子实行监管改造的专政力量;一方是因为各种违法行为而沦为罪犯的各类人员。这是法与非法较量的地方,是善良、正义惩救邪恶的地方。过去,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人们总是尽量远离监狱,所以,也就较少了解监狱里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套丛书是几位作家对中国监狱真实的文学靠近,它公开了许多人们陌生但却感兴趣的人和事。它告诉人们,中国的狱警是怎样用管理,用情感,用无私的行为促使罪犯自省更新的故事,有很大的信息量,有许多有益于人们认识了解罪犯和狱警的真实内容,也是真实表现中国政府改造教育罪犯情形的很好文学读本。是一部来自大墙内的文学传奇。

理性与感情的落点:讴歌监狱警察的献身精神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评论家 周政保

《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的出版确实很有意义,这些作品无疑是为读者开设了一个洞悉监狱现实的窗口。事实上,读丛书的收获——绝不止于使我们了解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监狱的“现实”,譬如在监管改造犯人的过程中是如何走向法制化、科学化与规范化的,以及怎样体现国家机器的神圣使命与人道主义职责的,而且在于使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监狱警察的崇高献身精神。我觉得,这才是丛书的理性与感情的落点。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先生在序言中很动感情地称这套丛书:“真实地再现了监狱人民警察‘化腐朽为神奇’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就我们阅读感受而言,监狱警察所承受的艰辛、所肩负的奉献,也许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我特别想表达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监狱警察都是一个值得讴歌的伟大群体。

丛书的作者们也许就是怀着这样的诚挚与激情,采访调查了散落于中国大地上的几十座监狱(或管教所),掌握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而艰辛勤奋的耕耘,才可能酿就如今的收获。这种坚守采访调查的作风,无疑是值得现时的报告文学创作界所提倡的。

拯救灵魂的事业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著名评论家 张志忠

高墙电网,囚衣铁窗,监狱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有几分陌生和好奇,又有几分威严和畏惧。古今中外,监狱都是用来囚禁罪犯,以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方式对其施加惩罚的。但是,当代中国的监狱,却还担负着另一种功能:拯救一个个邪恶而蒙昧的灵魂,改造危害社会的罪犯成为改过自新的新人。《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王霞、谢学枫著《走向新岸——中国未成年犯管教所纪实》,李忠效著《再生之地——中国普通监狱纪实》,孙晶岩著《重绽芬芳——中国女子监狱纪实》)就以其近百万字的篇幅,向我们描述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风景线。

在这里,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为了改造罪犯、争取罪犯的心灵转化而勤奋工作的监狱干警们,书中几次提到的一个数字,让我吃惊,许多监狱都规定管教人员每月晚间进入监所的次数不得少于25次。长年累月,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数字无情人有情,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也不能放松一下那紧绷绷的神经,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和休闲生活,还要为被管教罪犯操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转化那些顽劣的罪犯所表现出的一颗颗爱心:发现少年犯崔小元喜欢在日记本上画画儿,干警程小军就买来美术资料送给他,从而使这个抗拒改造的少年的心灵受到感动,出现了转折,因为关心,所以知心(《走向新岸》);女子监狱中不但办起了大专自考班和电脑班,还针对女性的爱美之心,办起美容美发培训班,春雨润物,细腻入微(《重绽芬芳》);监管人员与那些“伪病犯”、“顽危犯”的斗智,通过智慧的较量征服对手,找到使其认罪服罪、接受改造的突破点,又足以让人喷饭……(《再生之地》)。

而且,这些监狱干警在思想观念上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对自身素质的自觉提高,与当代科学技术和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富有创造性开拓性。为了让少年犯出狱之后能够有一技之长找到工作,预防重新犯罪,陈玉华等人经过调查发现优秀的印刷工人在社会上很紧俏,就买来印刷机,在少管所中对少年犯进行技术培训;女子监狱中设置“倾诉间”,让本性比较内向压抑的女犯有一个发泄和倾诉的独立空间,而且把心理学理论的新发展融入其间,这在社会上、在公司企业都没有做到的,在狱中先行了一步,若非挚爱,何以使然?还有被犯人们称为“懂法”的孙吉海,在执行监管改造任务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替那些判决中有疑点的罪犯们写申诉报告,使一些判刑失当的人们得到纠正和减刑,这不但要有见识,还要对法律规定有深入研究,岂是易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欣喜的事例,我们看到了中国监狱的人道主义精神结出的绚烂之花:从女子监狱中走出来了用她的歌声回报社会的年轻歌手孙羽;面貌一新的少年曲光,主动地帮助少管所抓捕逃犯;青海塘格木突发地震,监狱中近200名犯人参加抗震救灾,没有一人借机逃脱,169人受到记功、表扬,115人依法得到减刑。如果要说当代中国人创造的世界纪录有限,那么,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项吧!

在鲜为人知的生活领域发现人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评论家 黄献国

监狱大墙,隔绝出两个世界。墙内的人们,被墙外的世界遗忘或者蔑视,是不足为奇的——以人道主义的胸怀关爱罪犯,揭示他们鲜为人知的生活领域、揭示他们与世隔绝的心灵状态,是解放军出版社《当代中国监狱纪实丛书》引领我们走进大墙发现人、关爱人,所做出的令人敬佩的贡献。

作为国家机器的监狱,历来有着坚硬的外壳。几千年封建社会专制制度遗留下来的旧的刑罚观念与共产党人提倡的革命的人道主义在观念上的冲突,历经深刻的社会变革,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再生之地——中国普通监狱纪实》(李忠效著)、《重绽芬芳——中国女子监狱纪实》(孙晶岩著)、《走向新岸——中国未成年犯管教所纪实》(王霞、谢学枫著)就揭示了这样一种历史变化和社会进步。三部作品近距离贴近犯罪人群,以平等的态度揭示犯罪心理与普通心灵在大墙内的蜕变与新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从监狱的窗口透出的巨大的历史进步———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念,正深入人心,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正从监狱干警和罪犯们的精神生活中,焕发出希望的光芒。无论这套丛书作为文献还是作为文学作品,都将证明它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一套高质量的纪实丛书

□武警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丁临一

这套丛书题材新颖,足以牵动人们的视听。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这套丛书完成可以称作“中国当代监狱大揭秘”。但丛书的创作者、出版者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采访深入,观察细腻,以严肃负责的态度把一套高质量的纪实作品献给了当代读者。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监狱也同时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这套丛书的创作者们以敏锐的眼光,充分比较了世界各国的监狱职能与状况,迅速地抓住了当代中国监狱职能及罪犯改造工作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与世界各国的监狱职能大多只立足于惩罚不同,中国政府坚持以“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作为监狱的基本工作方针,就显示了人道主义的高起点。在丛书中我们看到,司法干警们对罪犯的监管改造、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对罪犯进行的亲情救治、心理救治、科学文化救治,有情有趣的故事俯拾皆是。这一切,显现了当代司法干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显现了中国监狱工作、罪犯改造工作的高水平与创造性。试想,在美国这样自诩最讲“人权”的资本主义国家,狱方能够为罪犯的狱中改造、革心洗面及出狱后的就业、生活着想并付出如此多的心血和劳动吗?绝无可能。不妨可以说,这套丛书真实地、令人信服地报告了当代中国人权记录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各界的读者也具有着重要的社会与人性的认识价值、思想与精神的教育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