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物归原主

2002-06-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人民政府 丁军波 我有话说
今年4月14日,星期天。我到市区办事。办完事之后照例去逛在仙桃大新路的三个旧书摊。因我每次去都给老板带去收入,老板与我也就熟悉了。三位老板中有一位中年妇女的店远些,所以每次去我总是在最后逛她的店。那天去的时候,人很多,在一个地方稍稍定眼,就被人流挤开了。我索性到地上“挑肥拣瘦”起来。(因店面小,只有外观保存完好的书才有“资格”上书柜),别看地上的书外表不美,但并不缺乏“好货”,卡西尔的《人论》我就是在地上的书堆中花2元拣出来的,还是上海译文的版本。这时,旁边的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拿起一本书,向身旁的同伴(看样子像是两名高中生),“刘心武的《过风耳》买不买呀?”两位学生正讨论着,听到“刘心武”的名字,我凑过去一看,封面是那种典雅的白灰装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相当面熟,“丁军波,仙

桃师范”,戴眼镜的学生又念道,我听了心一惊,扭过去对他们说:“给我看看,可不可以?”两位学生对视一番,犹犹豫豫,蛮不情愿地给了我。扉页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那种书生意气时潇洒的签名体烧成灰我也认识。是我的书确信无疑。我读书时就喜欢买书,每次买了新书,同学也随口找我借书,我不仅不是那种小气之人,一般看完之后还生怕别人忘记了不再找我借,主动屁颠屁颠跑去借给人家。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是借给什么人已经记不清了。刘心武《过风耳》我已经有了新的版本,印刷也好。我拿着书,找到那位中年妇女,问这本书多少钱,她说:“2块钱。”我笑着对她说:“你说巧不巧,我买的是我的书。”她疑惑问:“真的吗?”我说你看,她看了看扉页,也笑了。我问她在哪里收的,她也记不清了。我掏出2元钱递给她,她笑了笑,说:“这本书不收钱,送给你。”末了感叹一句,“真是有趣!”我也没有推辞,像买了一本新书一样珍惜它。书就像我的生命中的“孩子”,在身边的时候,为它欢喜为它忧,不在时,怅然若失,这种失而复得的心情是局外人所不能体会的。余秋雨先生“藏书忧”我亦有同感,书之质量多少虽无法同先生相比,但心情是一样的。

其实,买一本失而复得的书未尝不是买一种读书的感觉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