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小小的图书却在吉林省掀起了销售的热潮。在长春市各大书店里的销路都很好,有的书店一天就能卖出上百本,外省市的订货单也络绎不绝,有好几种虽多次加印仍供不应求。部分出版业界人士十分看好这种图书背后的市场。如此袖珍的图书,为什么会成为新的卖点呢?
据读者了解,吉林文史出版社并非是国内第一家出版这种开本图书的出版机构。早在199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就推出过一套同样开本的图书,销售情况同样良好,目前已经成了出版社的招牌菜。据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长孙宝文介绍,他是因为1996年参加新加坡国际书展,在马来西亚转机的时候,在机场的售书处发现了德国一家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微型工具书,当时他就觉得这种东西在国内会有市场,后来因为印刷上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一直拖到了现在。无独有偶,最早大规模推出袖珍书的陕西人民出版社同样是受到了德国微型出版物的启发。据孙先生介绍,这种袖珍书在欧洲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出这种开本的图书,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这两家不同的出版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袖珍书的切入点: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一期推出4本,以“四书”为其内容。以后陆续出版了《唐诗300首》、《宋词300首》、《楚辞》等等。而吉林文史出版社已经推出的近60种图书中,传统文化部分仍然占了大头,包括《诗经》、《唐诗三百首》、《道德经》、《孙子兵法》、《袖珍字海》、《难字字典》等。对于这种情况,陕西人民出版社时任该丛书责任编辑的张亚维女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名著的容量比较合适,内容和版本的确定都比较容易。吉林文史出版社方面也出于类似的考虑。而事实上,这样的内容也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书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孙先生笑着跟记者说。
提起袖珍书,孙宝文先生最感慨的还是在于印刷上。他告诉记者,其实1997年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印刷的难题一直解决不了,裁切相当费劲。他们曾经在自己的印刷厂做过实验,但是印刷质量很难令人满意。一直到前年,这个难题被攻克,才决定大规模出版。但是目前的难点仍然在于工艺比较繁复,所以生产流程比较缓慢。
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这次新推出的袖珍书在印刷和装订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书虽然小,但是字号不小,统一用的都是新5号字印刷,目的在于保护读者的视力。同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基本上一部《唐诗300首》可以很轻松的放进一本袖珍书里。再加上印刷用纸采用的是40克胶的字典纸,因此并不显得很厚重。据孙先生介绍,每本书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超过2.5个印张。
比较而言,两家出版社推出的袖珍书还是有所不同。陕西版的包装比较精美,采用硬皮精装本的形式。据该社张亚维女士介绍,原本推出这套书的时候预期的消费对象是中学生。但是后来发现在实际销售中间往往是一些公司成套买回去,当作礼品送给客户。“当时我们的书都还没有怎么包装,结果他们就自己包装,后来我们受到了启发,就加强了印装上的要求。也开始推出自己的礼品书系列了。”张女士这样说道。而吉林版的袖珍书系列据孙先生介绍,主要的消费对象还是城市居民以及大中学生。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袖珍书系列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再加上内容比较丰富,携带极为方便,应该可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快节奏,能够满足人们一种便捷的阅读需求。考虑到消费群体的承受能力,所以目前定价偏低。
目前,袖珍书的市场前景普遍被这两家出版社看好。据介绍,陕西人民出版社已经出版了3期共10本,以后还将随着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出新的品种。而吉林文史出版社的胃口显然更大,目前已经出版了将近60本,并决定继续出版40本左右,计划出齐100本。目前正在规划10个系列,每个系列包括9本书,内容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还有中外名著和语言工具书等等。据孙先生介绍,他们还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推出英文版本,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
有意思的是,在袖珍书的销售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不是传统出版中间的盗版问题,而是丢书。如此玲珑的“身材”,自然也为一些窃书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据悉,在长春市许多家书店,袖珍书的失窃现象都很严重。以至于为了防止书籍丢失,很多书店不得不把这些书用绳子串起来摆在柜台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吉林文史出版社为每一套书都设计了相当精美的包装盒,希望藉此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目前这类袖珍书在北京的销售点还不算太多,孙先生已把这套袖珍型丛书带到在京举行的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北京的消费者对于这套丛书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