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

2002-06-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看着世界杯,突然想起前两年“鸡为什么要过马路”的流行篇,譬如“柏拉图:为了追求更高的善;亚里斯多德:为了发挥潜能;维特根斯坦:‘穿过’的可能性被包含在‘鸡’跟‘马路’这两个对象当中,而环境使得此一潜在可能性实现;爱因斯坦:究竟是鸡过马路,或是马路过鸡,取决于你的参考座标;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庄子:那只鸡好快乐啊……”一时间洛阳纸贵,衍生出无数的版本,什么“大话西游版”了,什么“股市版”了,什么“文学版”了,不一而足,紧接着又出现了“女孩为什么要穿超短裙”的模仿秀。

参与度,成为当今世界评价流行的第一标准。参与度越高,就越流行。似乎是句废话,却是条规律。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围,成为全球眼球的焦点。谁能捧回大力神杯?谁穿金靴?谁拿金球?哪场球会成为世纪经典?这些问题似乎都不重要,球场内的事情自然有比赛来解决。不过预测纷纷,版本多多,有神算子,有乌鸦嘴,一场盛会成功的标志也许就是“看的人比干的人多,说的人比做的人多得多”。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最早雷米特也许是为了足球本身,到今天云集着媒体、广告商、球星、模特和形形色色人等的世界杯完全可以对足球说不。重要的是人气,网站倒闭潮中几近破产的注意力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传统中复活。

尼采说:看哪,这场世界杯!诺查丹玛斯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世界杯将开始于六之月。柏拉图说:完美的世界杯不能多于五个,因为正则的数学体系只有五种。《论语》说:子不语世界杯。……当旁征博引成为胡说八道,不知道是否就完成了所谓的解构。不过,随着一直作为看客的中国队进入了32强,媒体炒作的温度逐渐上升,周报变成日报,零散的新闻变成专版,竞技风暴也变成足球世界。有自豪的体育新闻人宣称,我们的媒体早就领先中国队进入了世界八强。这一点,倒是颇耐人寻味。

的确,跟四年前相比,信息量真不可同日而语。而“谣言与大话齐飞,新闻共旧闻一色”的时候,米卢在揣摩斯科拉里的心理,广告商在揣摩企业的心理,企业在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媒体在揣摩读者的心理,防暴警察在揣摩足球流氓的心理,政府在揣摩老百姓的心理——他们在揣摩我们的心理,我们在揣摩他们的心理。大家都在一通琢磨,“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也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版本。真实或是足球,都不再是关键,重要的是获得参与的机会。以往只知道人会有时寂寞,现在才发现饥渴的是整个世界。世界杯,是无数敲打人类神经的鼓槌中比较粗大的一根。“参与”的文化已经成为主流,而主流参与自然成为文化的主导。种种疑惑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来吧,享受这场盛宴,即使一条狗,也有机会捡到丢到桌子底下的骨头。

近日听了一个笑话。一个国际学校的老师向小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情况,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没有人能够回答。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粮食短缺自然不是笑话作者关心的问题,借题发挥才是文人本性。世界杯给了多少文字得以诞生的机会,为此,不论人为什么要举办世界杯,我们都应该以足球之外的理由为之而欢呼。

参与度越来越高,人们离它其实就越来越远。也许人类文明已经进化到了一个包容一切的阶段,人们无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被贴上曾经的标签,注明属于这个思潮、那个主义。我的一帮朋友正在筹建70年代论坛,提倡“自由思想、俗世情怀”,多半也会被打入到怀旧或是狂妄的瓶子里。自从孔夫子说过“亦各言其志而已矣”,这世界上就多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可笑的是大家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头在这里,脚趾头却在那边。如今的世界杯,离足球很远,倒是离文化很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