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痛苦与深刻

2002-06-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牛虹 我有话说
刚刚读完单正平先生的译著《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美国杰罗姆B.格里德尔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是一个硕大而又沉重的题目,谁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尽可能地让书中的人物自己说话,以源于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知,作者以学者的理性和思辩的真诚指出:20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创伤痛苦,深刻到了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程度。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展示人物为主线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史。历史是由人物的命运作用构成的,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在人物的思想发展中,可以看出历史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示人物,可以找到人物的鲜活个性。知识分子在中国是一个宽泛且很难界定的概念,它不仅是严格意义上以学术为职业的人,也不完全是一个社会的或经济的阶级,表现在历史上应该是一系列有思想及生命体验并且能够对现实做出反映的个人。这本书向我们详尽介绍了致力了解世界的魏源徐继畲、失败的学者洪秀全、儒家精英集团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关注历史变革的王滔、为变法呐喊的康有为和著名的宣传家梁启超、沿海文化的产儿、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我们面前走过一个个熟悉而有个性的面容。然而,我以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是该书的第六章:“新文化运动:作为政治参与者的知识分子”。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五四时期被人们公认的进步思想的代言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厌其繁查证了这些人的年龄:1919年蔡元培51岁、陈独秀40岁、鲁迅38岁、李大钊30岁、胡适28岁、毛泽东26岁、傅斯年24岁等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立体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更能深切的感觉到这些思想家本身就是新青年。除了年龄以外作者还看经历,他既重视五四思想家国外留学的经历,同时又重视他们青年时期的经历,这本身就是一种寻找文化生命源头的工作。新文化知识分子首次证实了在思想和行为上个人主义风格的极端重要性,这就是人的发现。他们是一群自觉地进行批判和自我批判、站在反对党立场上的知识群体,因此他们的个人趣味和个人品格具有公众意义。这样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外国人的五四观最低可以丰富我们的思路。作者自己也说,判断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的得失是很难的。但是鲁迅似乎是个例外,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研究鲁迅现象,并以此来解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切的体会到改造国民性的艰难。中国社会的无能和精神残疾的特征用“阿Q主义”来概括,可能是最辛辣生动不过的了。作者说鲁迅的作品是愤怒的艺术,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作者认为:“从一开始,鲁迅在气质上就是个局外人,最终他成了一个新文化人物强有力的批判者。”这一点我是不能同意的,因为鲁迅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局外,他是始终把自己也投入其中并和读者共同杀出一条血路的思想家。正如作者所言知识分子只是提计划,而这计划不过是军阀手中的玩偶;对此鲁迅何尝不知,所以才有“改革一两反动十斤”的警示,所以才有韧性战斗的提出,因此鲁迅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学院派知识分子。

以展示人物来写历史,这就需要尽可能的让人物自己说话。他大量引用了较为权威性的原始资料,从中可以看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成和有序表达过程,了解到他们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知。比如家庭背景、所受教育、情感态度、个人感受、性格特征、偏颇成见等,作者试图让他书中的人物活起来,使知识分子群体具体化,并且重新赋予书中的人物生命和个性。此外,他有别于一般西方研究者之处还在于,没有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所谓现代世界背景中的外来碎片,而是当作了一种历史经验,使之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所共有的东西,西方研究者的话语霸权得到了某些克服。我们即使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也还是会同意这是一个写给广大读者看的故事,作为中国读者我从这本书中受到了震动与启发,作者也是这样想的,看来他的这个目的是达到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引用的资料有个别带有帝国主义的偏见。如早期的传教士把鸦片生意当作正常贸易,鸦片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被禁止令他们忍无可忍,他们仿佛受到了委屈和不公正待遇,这是什么逻辑?作者把帝国主义的作孽说成是中国的限制态度,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这还是一部可以当作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看的书,由于中国现代思想人物的丰富性,这册书在主题上看来有些散,当然增加了作者写作的难度。全书虽然没有设定单一的主题,但是它却传达出某些特定的关怀的解释,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探索。

单正平先生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他穷数年时间专译此书。各种中国古籍查找之难自不必提,外国的资料查阅就更为不易,尤其是近代以来抵华的传教士的自命中国名字颇为麻烦,他是慎之又慎查了又查,力求准确完美。书中还有不少诗歌,有的没有原文,译者也是精益求精字顺音齐。关于语言自不必说译者之讲究可谓及至,说康圣人之高祖康辉晚年中举的奋斗毅力与恒心,单正平先生用了“皓首穷经、经世致仕”来翻译,可谓神来之笔。

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路程是艰辛的,现代中国是沉重而又丰富的,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和历史来一次碰撞,在撞击中体会不可言状的深刻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