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奶酪”变“馊”

2002-06-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河南大河报 王爱军 我有话说
来自北京的消息,最近那里的书店里以“奶酪”命名的图书几乎堆成了山,黄色的“奶酪”似乎喷喷香,但让人看着眼晕,读者更是望而生畏。有记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根本没人买回去“品尝”,看来这“奶酪”还真要变“馊”了。

去年年底当《谁动了我的奶酪》面世,这本不过90页的小册子,号称在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传到中国后,根据当时的流行盛况,想必印数也不会少。但是很快就有人向“奶酪”叫板。有人抱怨,“我能动谁的奶酪”;有人委屈,“我能动谁的奶酪”;有人怒骂,“谁敢动我的奶酪”;有人感叹,“躁动的奶酪”;有人发狠,“学会做自己的奶酪”;还有人干脆贴出标签,“奶酪的45条人生忠告”,据说有“大方人”想出一本《谁来动我的奶酪》,吵了一阵子,大约看到前景不妙,便归于沉寂,至今好像也没有出来。因为“奶酪”层出不穷,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的“奶酪书”有十来种,书店干脆摆出一个书架,称其为“奶酪的哲学”。

看过这本书的都知道,“奶酪”不过是则人生寓言,获取“奶酪”的方式应当是不断挑战自己,开拓新的途径。可惜像这样同类图书泛滥成灾,这“奶酪”哪有不“馊”之理?

我简单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应该说还是有不小的启迪的,但说实话,想让它像流行小说那样轰动,恐怕还不至于。而接下来的那些“奶酪”,充其量是模仿人家的工艺和技巧,或者想趁读者的“一窝蜂”心态在出版市场上捞一

块“奶酪”,但“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看中了这个“经济增长点”,都把奶酪端上桌,再好的胃口也不能总吃一道菜,不腻才怪!

其实,文化市场上“扎堆”的远不止是“奶酪”这套书,关于“黑”(如《黑洞》、《黑冰》)的书有多少(与“黑哨”的书红火了,立即有人也写黑哨)?关于皇宫的戏又有多少(比如走红的“格格”,眼下有“皇宫宝贝”在播出,据说还将有一批如“十三格格”、“格格要出嫁”、“还珠格格3”等将要陆续登场,看来一个赵薇格格退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小璐、黄奕格格顶了上来)?打开电视,长辫子在眼前晃来晃去,久了,谁不烦?

“奶酪”馊了,怎么办?市场经济了,结果也简单:谁做的,谁咽下去,至于“味道”,肯定不好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