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胜著,
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作家,这种神秘一方面来自于他自身人生经历的曲折复杂,另一方面来自于主流文化力量对他的拒斥与封闭。他的一系列行为及写作都与20世纪上半叶内地的主流文化相左,因此,在以革命、政治为衡量标准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他很难被广大的革命读者所理解与接受,受到排斥与遗忘也是一种必然。他在内地受到冷落的同时,却在海外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内地研究界对他的冷漠、指责与国外学术界对他的高度评价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为何对同一位作家的评价反差如此之大?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理解、评价林语堂?《闲话林语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林语堂研究渐渐地成为内地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出现了一支潜心研究林语堂的队伍,王兆胜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新锐。他的博士论文《林语堂的文化情怀》即以林语堂作为研究对象,对林语堂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被誉为“标志着林语堂研究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他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发表了40余篇有关林语堂研究的学术论文,在林语堂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即使这样,他对林语堂研究仍意犹未尽,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林语堂,或者说为了使林语堂回归到中国现代文化的阵营中来,他又写了这本《闲话林语堂》。此著与他的博士论文相比,少了学理性,多了趣味性与可读性;少了严谨性,多了灵活性与生动性。作者用一种通俗、生动、流畅的语言将林语堂置于20世纪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用新的眼光、新的标准来对其进行“闲说”,从文化、家庭、个性、创作等不同角度与其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复杂多面的林语堂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实际上,对不同的作家及作品应该选择与之相应的标准、方法来进行解读,这样才能有助于作家与读者(研究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对于一位讲求幽默、性灵、闲适的作家如果仅仅用政治的标准进行评价,未免有削足适履之嫌,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对作家的理解沟通。《闲话林语堂》从“闲话”入手,用一种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闲适笔调来进行写作,从“文化”与“人生”的角度切入林语堂,追求与研究对象的灵魂的贴近和思想的沟通,可谓切中肯綮。作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多面涉及,不求严密的学理逻辑,力求多角度地切入,尽可能地将研究对象加以历史还原,在闲谈之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作者通过林语堂与母亲、妻子之间的微妙关系来分析其恋母情结,揭示出林语堂“自恋——恋母——恋家——恋家乡山水——恋祖国”这一情感发展的内在脉络;通过分析林语堂对日本文化的批判,一方面表现出林语堂广博的学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其真挚的爱国思想;通过考证大量的史料来分析他与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赛珍珠、郭沫若等人当年的文坛恩怨,拂去历史的浮尘,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指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因为性格、观念的不同及误解所造成。这样,寓学理于闲适之中,读来生动有趣。作者善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来冷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表现出作者对林语堂的理解,同时又时常阐发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意味深长。
《闲话林语堂》从多角度介绍了林语堂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文化理想,写出了他的个性癖好,在徐徐而谈之中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林语堂,这对于理解林语堂的文学创作、文化思想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和存在的局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融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