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词儿现在都怎么用?我举《海南特区法制报》4月9日一则短文为例。题曰《情调小资女人之时尚生活》。文曰:“进行文化消费,就是小资的时尚生活。”原来如此。原来就是追求时尚。其中细分为:美容、穿衣、红酒咖啡,等等。“小资们(请注意,这里是可以用“们”的)透过窗口拼命呼吸着域外潮流气息。”追求欧美洋情调而已。还有,“小资热衷听音乐”,其实只是喜欢谈此类时髦话题,未必真听。我觉这里归纳得也还不错,和过去批评会和批判会上说的内容差不多。这类会,我以前真是听得多了,所以一点即透,耳熟能详。不过,这也只是说一些情调,为了说得生动一些罢了。这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阶级划分。凑巧,前几天我在《万象》这个发行不错的刊物上,见到有名的学者著文,也这么说过。题曰《伤感的小资消费》。如果从“消费”或“文化消费”、时尚追求上说,那么,这里的“小资”也同以上文章的用法差不多。不过也不尽同。文中说《万象》“正在发展为感伤的小资消费当下文化时尚的高级阵地”;“《万象》就是那些正在向中产阶级阵营冲刺的小资们的识字课本”。这里不但有“小资”,而且,几乎理所当然地使用了“中产阶级”。这就不单是“情调”问题了,似乎是真正的
阶级划分。那么,真正的中产阶级在哪里?还有,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会不会还有地主阶级(在情调上,文化上说吧)的阵营?
“小资们”之类,一般说说还有趣,我不反对,但我不赞成正经地为一个刊物定阶级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