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为变厚的书

2002-07-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湖北宜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波 我有话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出了本《我有这样一个母亲》,我很想买一本,因为李南央女士《我有这样一个母亲》的长文当初在《书屋》杂志上发表时我就错过了阅读的机会。但我站在书架前翻了又翻,犹豫了许久还是放弃了,原因是这本书被人为增厚了,除了原文,其余各种介绍、评论、剖析(包括网上的争鸣)的文字竟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还多,书的定价自然也水涨船高。也许,编者和出版社把书变厚并非完全为了利润,还想为读者提供阅读的方便,免翻检之劳。然而作为一个读者,我对此种考虑并不领情,我以为,像购买《我有这样一个母亲》这类书籍的读者,大概是不太喜欢别人在他阅读之初就划定一个思考的范围的。另外从经济角度出发,此书若只收原文,再请作者或知情人写一篇介绍相关人物的简明扼要的前言或后记,书价当能控制在10元以内。读者会不会更多呢?

把书人为变厚似乎正成为出版界的风气。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各种名目为《围城》出了好几个不同的版本,但无论是“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还是单行本,都附有杨绛先生著名的长文《记钱钟书与〈围城〉》,书变厚了,定价也高了。可出版社似乎未想过一个问题:喜欢钱钟书爱读《围城》的读者中,会有几人不喜欢杨绛先生的文章?喜欢杨绛文章的人又会有几人未购藏《将饮茶》、《杨绛散文》甚至《杨绛文集》?而这些书中都收有《记钱钟书与〈围城〉》。不知道别人看着重复的内容作何想,反正我每次在读过《将饮茶》后再读《围城》时,看着书后附录的《记钱钟书与〈围城〉》那数十页纸张,都会摇头叹气:太浪费了太浪费了。

许多读者在抱怨书价过高,书价过高的原因很多,出版社热衷把书人为变厚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