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严羽在他著名的《沧浪诗话》中,认为诗和禅的结合点就是“悟”,他揭示了诗禅相通、同归妙悟的重要现象。但是,禅宗的“悟”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去实现的,它和诗歌的“悟”为什么是可以相通的,它是怎样启示了我们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的认识,这一系列更为深刻的理论问题却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壮鹰教授在《禅与诗》一书中所着重阐说的对禅宗机缘语录的性质和内涵的研究。剖析禅宗的机缘语录是我们理解禅宗以心传心基本特点的最好切入点,也是我们理解禅宗义理衣钵相传的要害所在。壮鹰以机缘语录作为把握禅宗思想的核心,把它作为解开诗禅关系内在本质的一把钥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禅宗哲理的精髓,禅宗的“妙悟”的奥秘,就体现在那些看起来似乎是非语言所能阐述、非理性所能理解的机缘语录中。从诗禅关系来说,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的“羚羊挂角”、“水中之月”等,不也就是禅宗的机缘语录吗?机缘语录作为一种传达禅宗哲理的语言方式,虽然奇怪得似乎无法理解,叫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脑门,可是实际上它的意蕴并不是不能发现的,而是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去加以寻绎的。只有把禅宗的机缘语录理解透了,才能真正把握禅宗的哲理及其表现方式的特点。这样也才能真正懂得诗、禅相通的深层内涵,才能真正认识它对诗学审美特征的深刻启示。
壮鹰教授的《禅与诗》一书,是从系统研究禅学的产生历史出发,重点放在深入地考察禅宗机缘语录的产生发展,特别是阐明机缘语录中所体现的禅宗哲理,以许多具体实例分析了机缘语录中包涵的丰富意蕴,研究了禅宗历代传禅的这种特殊方式,并在对禅宗机缘语录的严密、细致论述中,探讨了它和诗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诗和禅在内在规律上的许多共同性,例如它们的超思维、超语言性质等。并且对古代有关诗和禅关系的众多论说,进行了清晰的梳理,研究和辨析了“诗禅相异说”、“诗禅相似说”、“诗禅相同说”等几种不同见解。这把有关诗禅关系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为我们深入研究诗禅关系问题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