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曲阜,倒是我在婚后携妻去苏杭一带小住了几日,过后甚以为奢侈。那时我的结论是:旅游,非富人而不能。而今年6月读到《齐鲁晚报》读书版的一篇序文后,感觉早先的结论并不确切。
作序者对那部游记散文集的著者大为推崇,评论说“作为一位党政领导干部能有如此细致的艺术触角,其文毫无公文腔,笔触每能进入山水和胜迹之佳境……”,大作堪称“游记中的美文”。那些文章未能读过,其艺术成就不敢妄加揣测,我所感兴趣的是著者为“党政领导干部”,原来旅游也是某些“公仆”的“强项”。而且其游踪甚远,单单序文中提及的就有西藏林芝尼洋河、马德里“中国城”、丽江玉龙雪山、中东“巴列夫防线”等等,不一而足。既然游记可以结集出版,那么所游之处还会少吗?
“党政领导干部”自然可以旅游,问题在于那些数额巨大的旅费谁来支出。是薪水吗?恐怕远远不够!“考察访问”、“招商引资”往往是公款旅游堂而皇之的藉口,此后的政绩与成效,百姓自是有目共睹。(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不针对那部游记散文集的著作者。)
在一家地级晚报做文学编辑的朋友,也曾讲过她的副社长如何喜欢天南地北地去“考察”,又是如何喜欢炫耀似的在自管的报纸副刊发表游记。当然,喜欢“考察”者不只是某些党政领导和报刊社长,国企老总也不在少数,无非写不出游记而已。
游记中有腐败?有吗?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