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智慧大手笔大制作

2002-08-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知之 我有话说
《中国文化大观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中国山水文化大观》、《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国音乐文化大观》、《中国建筑文化大观》、《中国儒学文化大观》、《中国佛教文化大观》,《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之皇皇七卷巨著像一座小小的长城屹立在我的案头,书香盈袖,满室生辉。

《中国文化大观系列》(十卷本)作为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图书,历经十个年头,方出书七卷,仅仅是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和奋斗实践,在时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就够难能可贵的了。当然,该系列丛书的独特价值,更主要的还在于自身的含金量。

从目前已问世的前七卷看,我认为,该系列丛书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同凡响。

其一是命题的沉重和定位的恰当。该丛书题为《走向新的世纪》的总序,开篇即点明宗旨:“冷峻把玩国宝家珍,重塑华夏审美文化人格,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要旨。为此大计,遂策划有《中国文化大观系列》。”这个沉重的命题,非常明确非常坚定地将该丛书定位为一项非常有责任感非常有使命感的事业,定位为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执著探求。

其二是探求的深度和包容的广度。自从西方列强的炮舰将西方文化送进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文化的命运和前途的思考,古籍重印、古书白话化以及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著作早已是汗牛充栋,但像《中国文化大观系列》这样以如此的广度和深度集中探求中国文化精神的历史轨迹、当今形态和未来走向,还是第一次。从前七卷看,该丛书的初衷已经得到了比较圆满的实现。无论是在作为哲学文化的儒学、佛教和作为艺术文化的书法、音乐、建筑中,还是在中国独有的汉字、山水文化中,我们都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文化生气灌注、有血有肉的美丽精神:“文化者,民族灵魂之光也。雄浑浩茫之文学艺术,博大宽容之哲思气质,生生不息之民族精神,兼收并蓄之文化表象,实乃中华民族灵性之结晶。中国文化品格,重各类学术文化精神之融合,而恒以完美人格之形成和民族文化之弘扬为旨归。”(《中国文化大观系列·总序》)

最后是表达的热烈和表现的精彩。在我们今天,“文化”这个名词的使用频率已经非常之高了,但不可讳言的是,许多冠以“文化研究”的书,对于广大普通人士还是相当隔膜的。文化之根系于人,如果广大民众没有清醒的文化责任,那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不可能真正得以承传和发扬光大的。《中国文化大观系列》的成功在于,它用“热面孔”和“糖葫芦”,使自己研究的冷峻内容获得了多个阶层的读者。所谓“热面孔”,即是用清晰的框架、诗化的标题和富有感情的叙述,来贴近读者、吸引读者、培养读者。仅以大标题的设计为例:《中国汉字文化大观》的“东方魔块”、“字里乾坤”,《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的“古国书魂”、“千秋一脉”、“文化视界”、“百代书杰”,《中国音乐文化大观》的“中国乐魂”、“乐史长河”、“声俱万象”、“地孕天成”,《中国建筑文化大观》的“东方宇宙”、“华夏宫室”、“繁华家族”、“民族风采”,《中国儒学文化大观》的“道脉逶迤”、“位极北辰”、“百王典章”、“有容乃大”、“中流砥柱”,以及《中国山水文化大观》的“沉沉帝王梦”、“厚厚中原土”、“朗朗齐鲁月”、“赫赫三秦魂”……多么富有诗意,多么富有魅力!仅仅看它一眼,也足以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一爽,禁不住驻足凝视,以至登堂入室了。所谓“糖葫芦”,即是圈内人戏称之“大观体”:不铺陈学术观点的推导、论证过程,而是像穿糖葫芦那样,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来表述学术见解。这样,虽观点高深,却不晦涩隔膜;篇幅宏大,却不枯燥乏味。另外,每卷百余幅至数百幅图片的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著作的内涵,丰富了表现力,增强了可读性。

总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棵根深叶茂、不同凡响的智慧之树,已经从北京大学这块圣土上突兀而起,成为新世纪新千年东方大地上一片美丽的风景。我们期待着该丛书其余三卷《中国道家文化大观》、《中国美术文化大观》、《中国戏剧文化大观》早日问世,并和它的编著者们一起,“恳祈海内知音,承之以艾,继之以油”,以更多的大智慧、大手笔、大制作,“同载吾古国五千载之悠悠霞彩,共织我中国新世纪之灿烂云锦”(《中国文化大观系列·总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