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看到的是,尽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经济应用数学教材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目前经济数学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显得雷同单一;有些教材过于追求逻辑性、严密性,从概念到概念,从推理到推理,可读性较差;书中有限的应用例题也没有反映出近些年数学在经济和管理中应用新的范例,内容显得陈旧。尤其是目前国内许多学历资格考试都将数学列为必考科目,应试数学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教材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对于高等院校经济应用数学的教材建设,笔者有这样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定位问题。根据经济类专业的特点,大学数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大学数学教育应具备工具功能,但同时也应具备思维训练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也就是要立足于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几个数学定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但现有教材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否考虑在今后的教材中适当增加数学史的知识,一部数学史就是千百年来无数数学家为探索真理孜孜以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开拓的历史,素材相当丰富;可否考虑选择近现代成功的数学应用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了解数学是如何通过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抽象化的符号语言虚拟世界和研究世界的,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加强相关能力的训练。
二、内容更新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近十多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每一项成果都可以看作是成功应用数学的范例,经济学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也越来越广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目前的经济数学由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三大块构成的格局应该作必要的调整,是否增加离散型数学的内容,是否可以将三门课程作统筹调整等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同时,教材内容的更新还应考虑应用例题的更新,涉及内容不应局限于成本、收益、利润,还可以涉及环境保护、金融投资、家庭理财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选择一些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成功的数学应用案例,使人们有一种时代感、亲近感。
三、缓解知识积累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问题。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更新大大加快,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类数学基础课程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尽管不可能像计算机技术那样日新月异,但同样也存在不断知识更新和积累充实问题。但这种更新和积累充实,不能靠增加课时来解决,而是靠深化课程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解决,相关教材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教学大纲的内容不必全部要放在课堂上讲授,可否将适合自学的有些章节给学生自学,教材编写成适合自学的形式。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相当普及和计算机技术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弱化或减少计算方法方面的内容,同时经济数学教材应该配制计算机应用软件,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计算问题的能力,也可缓解充实内容与课时不足的矛盾,这一点从技术和经济上目前都不成问题,还能带来新的增长点,重要的是应由有关方面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方案后统筹实施。
四、关于教材的相关配套读物。学生在学习经济数学课程时,要不要提供和配备参考书目?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据了解,出于应试的需要,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实上也在使用辅导教材,但仅限于考试用的辅导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相互渗透,形成许多边缘学科和方法论,如经济控制理论、混沌理论、模型化思想、运筹学方法等,由于种种因素许多经济类学生上完基础课后很难有机会接触这些内容,脑子还停留在一大堆数学概念和公式中,很难巩固所学知识。对此,尽管不少大学通常也举办有关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但这一点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做到的。因此我认为,作为大学综合素质教育一个方面,我们应大力提倡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出版社应组织专家编制相关的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并组织专家尤其在实际部门工作过的专家学者编写出版。美国数学会为了让不爱读数学的人学习数学,组织资深的数学家花三年时间编写一本教材,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最后,衷心希望出版界能为广大学生,也为从事经济工作并迫切需要进行深造的同志,提供更丰富的、可读性强的经济数学方面的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实用经济数学系列教材包括《实用微积分》、《实用线性代数》、《实用概率统计》、《实用数学模型》共四册。本套教材以实用为原则,内容体系整体优化,突出“用数学”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为工具,传统内容与信息技术应用融为一体,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能力的培养,对繁、难、抽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当前极为流行的Mathematica软件、Excel软件来实现,比如函数图形描绘、矩阵计算、数据分析等。